日本冲绳的明朝移民

[复制链接]
查看353 | 回复0 | 2019-4-25 13: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id="contentText" collection="Y" contentScore="11349">
                       
                       
                        <p>  600多年血脉相连 文化传承始终不断</p>
<p>  《环球人物》杂志驻日本特约记者 萨苏</p>
<p>  日前,在日本NHK电视台热播的历史专题片《琉球王国的秘密》中,出现了一个颇为令人惊讶的镜头。在电视节目中,一位叫做上江洲和男的冲绳老先生,拿出了传承数百年的家谱,称自己是中国人后裔。按照家谱,其远祖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白龙元年(公元925年)的状元梁蒿。</p>
<p>  依上江的说法,梁蒿的后代在明朝受命出使,到达当时叫做琉球的冲绳,从此居住下来,在当地历任高官,已经传了20代。报道还称,在冲绳县首府那霸市的中国人后裔多达数百人,他们除了保存着家谱之外,还定期进行中国象棋比赛,并在春节举行舞龙舞狮等活动。在他们的家中,有些还建有纯中国式的假山庭园,以此缅怀自己的先祖。</p>
<p>  这一消息传到中国,引发强烈反响。600多年间,这些中国人后裔如何繁衍生息?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发挥过什么样的作用?这些无疑都是颇为吸引人的话题。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查遍文献资料,走访多位专家,渐渐还原出冲绳中国人后裔那早已模糊了的面目。</p>
<p><strong>  一批特殊的中国移民</strong></p>
<p>  琉球国,最初是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又称南山)、中山、山北三个小国家的对外统称。统一的琉球王国正式建立于1429年,其地辖有冲绳本岛和宫古列岛、八重山列岛等属岛。琉球从明代起成为中国藩属,历代琉球国王均经中国册封并向中国进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实力衰落,1879年琉球王国被日本兼并,设为冲绳县。</p>
<p>  据考证,琉球群岛的古代居民主要是南中国沿海地区的移民,但上江洲和男所说的“中国人后裔”并非这些人,而是那个时代一批十分特殊的中国移民,其移民的目的含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这一特点是其它地方中国移民所极少具有的。</p>
<p>  日本学者惠隆之介在其作品《无人写过的冲绳》中考证,这批移民的先祖是在明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作为使节来到冲绳定居的。1372年,明朝与琉球确定了宗主国关系,琉球人发现,与明朝的朝贡贸易可以获得极丰厚的利益,而作为管理这种贸易和处理宗藩关系的明朝使团成员,也就合理地驻留在了冲绳。他们的首领都在琉球王国政府中担任官职,其他人则聚居在冲绳本岛外的久米岛上。此后,因各种原因移居冲绳的中国人不断聚集于此,使久米岛的中国人群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久米三十六姓”。</p>
<p>  在今天的冲绳地图上,我们已经找不到“久米岛”了。历史上的久米岛,又名浮岛,与琉球王国首都首里城隔海相望,距离仅有1公里,是首里通往外洋的咽喉之地。18世纪以后,泥沙淤积使久米岛北部与冲绳本岛逐渐相连,变成一个半岛。而久米岛上的久米村,则是“久米三十六姓”的集中聚居地。</p>
<p>  “久米三十六姓”的一些习俗带有明显的中国烙印,如秉承中国古代“同姓不婚”的传统(而冲绳的普通百姓在19世纪前多有同村婚嫁的习惯,因此不少近亲结婚),尊崇孔子,有祭孔的习俗。在冲绳提到“久米三十六姓”,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那是一些自视颇高的人”,他们的确在当地深有影响,今天的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即为“久米三十六姓”中的蔡氏后裔。</p>
<p><strong>  曾经显赫的“久米三十六姓”</strong></p>
<p>  惠隆之介认为,“久米三十六姓”实际是明朝在琉球留下的监控势力,琉球史书中因此称他们为“唐荣”,意思是“受到尊敬的中国人”。他在书中引用了末代琉球王尚泰的第四个儿子尚顺对琉球王国时代春节祭礼的描述:国王对北京紫禁城的叩拜之礼完全按照中国礼仪进行,国王进入祭祀场地,被戴着红黄两色冠的久米士族环卫,在场地中央设有覆盖黄绸的桌案,上面放置点燃沉香的香炉。此时,戴黄冠的久米士族,会不断高呼“叩”,而国王即依言拜倒。</p>
<p>  因此,也有冲绳学者认为,“久米类似明朝殖民地”。不过,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虽然久米是一个当时主要由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但对琉球王国而言,与其说它像一个殖民地,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宗主国的非正式军事基地,只是这个军事基地没有对琉球作出威胁,相反,多次起到了保护者的作用。</p>
<p>  扼冲绳要害的久米岛,成为琉球抵抗外来侵略的保护伞。据日本学者新井白石记载,1556年、1563年和1565年,依托南北炮台,以“久米三十六姓”为主力的守卫部队曾三次打退日军对琉球的进攻,最后一次还夺还了若干被俘的明朝百姓,受到明朝政府的表彰。1609年,3000名日军攻打琉球,但不敢在南北炮台威胁下直接登陆首里,而是采取了在冲绳岛北部运天港登陆,随后迂回的做法,才攻下了首里城。“久米三十六姓”的代表、琉球三司官郑迥战死。琉球因此进入同时向中日两国进贡的两属时代。可见,久米的中国人后裔,在协助琉球抵挡日本入侵的过程中,曾起到重要的作用。</p>
<p>  与此同时,“久米三十六姓”有效地控制了琉球的教育,甚至连王室后代的教导,都是由“久米三十六姓”负责的。从1525年起,琉球国王每年派遣4名被称作“官生”的公费留学生到北京国子监学礼,归国后负责王室的礼仪训练、道德教导等工作。这4名“官生”按惯例全部来自于“久米三十六姓”。1800年,琉球王尚温试图派两名本地贵族子弟代替两名久米子弟,消息传出,久米人极为不满,竟至爆发了一场政治危机,尚温也在不久后神秘死去。</p>
<p>  作为琉球的朝官,“久米三十六姓”为琉球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例如蔡家的先祖蔡温,是琉球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造就了琉球的小康社会。有趣的是,他建造这种小康社会的方法是在当地推行西周时期的井田制,这种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已难以实现的制度,居然在小国寡民的琉球良好地运行了起来。</p>
<p>  由此可见,在“久米三十六姓”这样非政府力量的努力下,中国的制度、文化、技术等在琉球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惠隆之介记载,二战爆发后,部分冲绳县出身的士兵被派到中国大陆作战,由于看到中国的生活风俗与故乡酷似,触动同族感情,忍不住痛哭失声。</p>
<p> <strong> 终成海外遗孤</strong></p>
<p>  明代的琉球,正好是中、日、南洋之间海上贸易航线的中间站。控制了它,上可以为南洋航线的开辟做准备,下可以防止日本与明朝争夺海外贸易权。这大概就是明政府在琉球投入如此精力的原因。在洪武和永乐年间,明朝的确是东亚海洋上的霸主,琉球作为重要的转口贸易海港,通过“久米三十六姓”实现对其有力掌控,无疑是巩固这一地位的重要一环。</p>
<p>  可惜,中国在东亚的制海权渐渐衰落。要知道虽然明朝在后期奉行锁国政策,但其民间对海上贸易利益的追求从未停止。作为一名海盗,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可以与荷兰、西班牙争夺东南亚的贸易份额,显示了明朝在海洋上的发展潜力。而到清朝,却出现了“片板不得下海”的现象,在北洋舰队出现前,中国彻底退出了东亚海洋,孤悬海外的琉球和“久米三十六姓”自然也无法发挥作用了。中国的藩属国中,琉球第一个丧失主权,可看作是中国在19世纪中叶后,屡次遭到从海上入侵的一个缩影。</p>
<p>  1879年,在日本彻底吞并琉球之际,“久米三十六姓”作为中国在琉球的利益代表曾进行顽强的抗争,并试图通过获得宗主国的支持保持琉球独立。按曾担任过琉球国王尚泰策士的喜舍场朝贤在《琉球见闻录》一书中记载,琉球王国没有军队,日军进占首里城时无法抵抗,但“士族在各学校集合,缔结团体,以等待清朝援兵相号召。士族各家皆激昂奋励为誓,称有接受日本命令和俸禄者皆杀,若在此难中死义,则按照誓约由各家出资予以抚恤。各士族皆在誓约书上按指纹以为联署”。这里所说的士族,其核心即“久米三十六姓”。林氏门人林世功作为琉球求救使节到达北京求援,因为清朝当时正忙于新疆平叛,无意帮助琉球,他竟愤而自杀。</p>
<p>  这年7月,蔡氏宗主蔡大鼎又亲赴国内,面见李鸿章,请求支持。李鸿章对琉球的求援非常关注。当时正值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访华,李鸿章与其商议,希望他能支持并帮助实现“琉球三分”的主张,即琉球群岛北部的奄美群岛属日本,南部的八重山群岛和宫古群岛属中国,冲绳本岛仍归琉球王国所属。但日本拒绝让琉球复国,谈判陷入僵局,不了了之。</p>
<p>  “久米三十六姓”在琉球灭亡后仍未放弃其使命,被日本称为“支那党”,与支持日本的“日党”,坚持独立的“独立党”并为冲绳三大政治势力。由于“支那党”控制着冲绳的文化教育并有长期积累的威望,故此一度掌握着冲绳的民意。由于他们的努力,尽管1879年琉球即被日本吞并,但一直到甲午战争(1894年)之前,当地仍基本保持原状。1894年7月,日本熊本师范学校组织约100名师生到冲绳“游历”,据记载,他们入住的南阳馆遍悬中国历代册封使留下的匾额,令日本师生如芒在背,深感当地人的疏离。</p>
<p>  随着甲午战争战败,见复国无望,琉球王室、官属等200余人陆续逃到中国。清政府为其在福州设立“琉球馆”收容,以“脱琉人”相称。这些人后来大多客死在中国,在福州至今留有他们的墓地,其形制皆为琉球传统的“龟甲墓”。</p>
<p>  而留在冲绳的“久米三十六姓”后代,也被剥夺了世代相传的俸禄,并遭到文化、政治多方面的压迫,渐渐星散,移居那霸、宫古乃至夏威夷。当时达5000人的久米中国人后裔,今天留在原久米岛地区的已经只有极少数,大多已经不会讲中文,并使用日本姓氏,但是,他们依然顽强地保持着祖先的传统。并依靠“门中会”这一组织,维持管理和运营家族的共同财产,联络宗亲情感,祭祀敬老,提供奖学助学金,编印家谱,与海外宗亲会交流,安排清明扫墓等活动。据统计,由于“门中会”采用自由加入的方式,现在仍保持会籍的久米中国人后裔,总数在4200人到6000人之间,其总血缘人口,当在数万人。</p>
<p>  “久米三十六姓”,虽然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但其传承和演变,依稀让我们看到那段历史留在今天世界的一丝影子,令人凭吊和缅怀。</p>
<div>(责任编辑:刘芬娟)</div>
                       
                       
                       
                       


                       
                </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

主题

0

回帖

5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