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价负担全球最高每个家庭不吃不喝也需15年买房 ...

[复制链接]
查看429 | 回复0 | 2019-5-5 09: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市场咨询机构Demographia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香港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供楼负担比率最高的城市。香港楼价中位数达402万元(港元,下同),平均每个家庭“不吃不喝”14.9年,方可买到一套房,即使面对现时低息环境,家庭平均每月供款仍占收入的六成半。同时,香港新楼居住面积为全球最小,平均只有不足500平方英尺(约46.5平方米)。
Wje7l9EaA1AiId0s.jpg
全球360个城市的供楼负担比:香港高居榜首,温哥华和旧金山分列2、3位
香港高房价“史无前例”
Demographia21日发布了2014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调查》,这是该机构第十次发布类似的年度报告,而香港已经连续四年高居榜首。该报告覆盖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香港、爱尔兰、日本、新西兰以及新加坡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个城市,中国大陆不在调查范围之内。
该报道依据世界银行与联合国的评估方式,计算房价中位数之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倍数,作为房价负担能力指标,同时区分4个等级,房价所得比必须在3倍以下,才属于一般家庭“可负担”的水准,3.1~4倍为“略超过负担”,4.1~5倍为“严重负担不起”,5倍以上则“极度无法负担”。
报告指出,按照2013年第三季度的数据,香港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27万元,楼价中位数则为402.4万元,即楼价占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数的14.9倍,较去年的13.5倍再上升,同时创下该公司调查10年以来的新高。至于排名紧随香港其后的,是温哥华及旧金山,其比率分别为10.3倍及9.4倍。
该机构又指出,虽然香港楼价甚高,但居住面积却为全球最小,平均每个新建单位面积只有不足500平方英尺,相对美国平均每单位约2500平方英尺,只有1/5,较邻近的新加坡亦少近一半。该调查又引述研究指,表示香港用地限制推高楼价,令现时的负担水平,较邻近的新加坡高出近3倍,较东京、大阪等地更高出最少3倍以上。
Zd20tRCWKdAO0M4W.jpg
新建住房平均居住面积:香港垫底
以该调查提供的数字计算,香港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27万元,即每月收入约22500元,若购买一个价格为4024000元单位,并承担七成按揭,还款期20年,若利率为2.3厘,每月供款额需要14653元,占家庭每月收入达六成五。
Demographia在报告中指出:“香港是自《国际房价负担能力调查》出现以来,房价收入比最高的房地产市场,可谓史无前例。”
Demographia已经连续10年发布“全球住房负担”报告,2007年时,美国洛杉矶的房价负担水准达到家庭年收入的11.5倍,创下最高纪录。此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发达经济体房价都有所下降。2010年,香港首次被纳入统计,房价负担水准达到家庭年收入的11.4倍,成为当年的榜首。此后的四年中,香港房价继续飙升,始终维持榜首位置,不断打破纪录。
KKfmQ1M1TJ4Zj8r8.jpg
2010年纳入统计后,香港的房价收入比就一直在飙升
加拿大被高估 美国仍受危机影响
被认为与香港情况类似的新加坡,在此次报告中房价收入比为5.1。尽管按照Demographia的标准,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仍是不尽如人意,但与香港相比,还是“略胜一筹”。Demographia报告补充指出,部分原因是,新加坡政府“一直注重保证廉价住房的供应”。目前,新加坡的住房拥有率为88%,是所有调查城市中比率最高的。
加拿大、澳大利亚房价同样高企,报告认为这是受到低利率环境及亚洲强劲需求推升。加拿大房价自2000年来则近乎倍增,今年预估还将继续攀高,在这次调查中温哥华房价所得比10.3倍,仅次于香港。德意志银行近期报告点名,加拿大在OECD20个成员国中,房价最被高估。
澳大利亚去年房价上涨9.8%,大城包括悉尼房价所得比高达9倍,墨尔本也有8.4倍,在Demographia这10年来的调查中,澳大利亚所有主要大城房价均处于“极度无法负担”的水准。
爱尔兰、美国及日本房价所得比处于4倍以下,是房价“相对”较为亲民的国家,其中日本各大城房价所得比4倍,在人口逾1000万人的超级大城市中,房价可负担程度最高,爱尔兰房价所得比2.8倍则是Demographia历来调查中最低数据,而美国的房价显示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
TOWi4i2RDj4jq2ww.jpg
各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房价收入比
学者:未必完全反映社会现况
该报告指出,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稳定公众情绪,称已经意识到了住房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为之努力。为解决住房问题,香港政府承诺将在未来10年增加47万套新住房。住房问题需要从长计议,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在1月15日的年度施政报告中做出保证,将加快为贫困群体建设住房的步伐,并加大对20万低收入家庭的援助力度。前任行政长官曾荫权,曾试图恢复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住房负担能力,但未见成效。为此,梁振英在演讲中提醒道,47万新住房的目标可谓难于上青天。
香港中大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表示,如果一个家庭可以用月入三成供楼,就属于最健康的水平。虽然现时香港的供楼负担比率离他所指的健康水平有一段距离,但他认为,这不等于楼市会爆破,因为楼价升跌原因甚多,例如低息环境持续,而且香港经济基调良好,相信楼价难以重演如1997当年急泻的情况。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教授许智文认为,现时楼价虽高,但由于香港一直奉行低税率政策,如个人入息税最多为一成半,相对外国的动辄三、四成相差甚远,故高楼价某程度上亦是一种税项,未必能完全反映社会现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

主题

0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