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5日起,习主席将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菲律宾三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一站便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长期以来,中国读者对这个国家的了解或许并不多,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呢?现刊登多年前人民日报记者组访问该国时撰写的3篇文章,希望有助于大家对这个国家的认知。
国名的由来很有趣
这里是大洋洲还是黑非洲?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们很容易这样发问。
位于南太平洋的巴新在许多方面酷似黑非洲国家。那亭亭玉立的槟榔树,那海涛般涌动的椰林,那枝叶繁茂的芒果树,令人有置身某个西非国家之感;在东非国家四时不谢的“非洲红”和鸡蛋花在此间“隆冬”季节也粲然开着猩红、淡黄的花。巴新人有着类似黑非洲人最鲜明的特征:头发卷曲,皮肤黝黑。他们同非洲人一样,热情质朴,乐观爽朗,有歌舞方面的天赋和学语言的才能……难怪西班牙航海家1546年到达如今的巴新北部海岸时,见岛上的景物民情及当地居民的肤色衣饰极像西非的几内亚,因而称这里为“新几内亚”。在此之前,葡萄牙人到该岛国活动时,曾根据岛上居民的头发特征称它为“巴布亚”,在马来语中意为“卷头发的人”。“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一长长的国名与黑非洲存在着有趣的渊缘。
这个有400多万人口、100多个部落、700种语言的岛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原始氏族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只不过是在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近一二十年的事。因此,一个不发达国家急剧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新旧交替、古今杂陈的现象,表现得十分明显。
这片由3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土,满布崇山、密林、大川,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从首都莫尔兹比港乘车向市外走不到100公里,所有的道路便被原始森林阻断。但这里空中交通方便,全国有大小机场数百个,各城镇之间均有飞机相通;这里没有邮差和信筒,收发信件必须自己跑邮电局,但电讯业出奇地发达。岛屿间可通直拨电话,政府机关和公司企业已普遍使用电传机和文传机;在首都的超级市场和高级商店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就在距它们不远处的传统市场上,席地而坐的农民和小商贩,论个按把地出售数量不多的瓜果、花生、木薯、玉米和蔬菜。
在巴新广大农村,氏族社会结构没多大改变,酋长依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与此同时,国家却实行议会民主制。议会设109个席位,5年大选一次,每隔半年议会举行一次大会,反对党可提出对执政党政府的不信任案,如在议员中获得半数以上的赞成票,内阁必须总辞职。当地朋友相告,巴新自1975年独立以来成立的6届政府中,有3届因此而未能善终。
作为岛国,巴新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它的一些海域是世界金枪鱼的重要产区。但我们发现,当地市场上海产品却相当缺乏,从日本、中国等国家进口的鱼罐头到处可见……
纷繁的现象、明显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具体反映出巴新在艰难中奋进和面临的挑战。
在来势很猛的变化中,巴新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风俗,令外来者感到新奇。猪在这个国家特别受到珍爱,其身价地位高居六畜之上。这里1口猪可换4头牛,新郎用20到60口猪作聘金,可以娶到一个新娘。在部落里,一个人拥有的猪越多越受人尊敬,甚至因此被推选为头人。我们曾请一位当地朋友解释这种现象,他笑道:“猪作为一种财富可望而又可及,这种习俗可以使人不变懒”,这实在是个巧妙而又有说服力的回答。
在巴新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许多人仍用针和植物叶汁在常年赤裸的上身、四肢以及面部刺绘洗不掉的花纹图案。据说,巴新是世界上纹身最盛行的国家。但这种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审美观点也在发生变化。如今,在这个国家的城镇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爱美的青年人所喜爱的不再是满身刺上花纹,而是牛仔裤和花衬衫。
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巴新起步较晚,但经济发展潜力大、速度快、前景好。它地处热带,雨量充沛,作物可全年生长,全国广大地域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土壤十分肥沃。我们在中部高地的一些农贸市场上看到,当地生产的土豆有两个拳头大,圆白菜重达3公斤多,香蕉大得像牛角。独立以后,巴新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一步发展椰子、咖啡、可可、棕榈和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业,目前它已成为南太地区最大的椰油和椰干出口国。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有可能在今后一二十年内起飞,其重要依据是,它有两个支持经济起飞的日益强大的支柱:森林和黄金。
岛国兴起“淘金热"
有人形容:“大山就像是炼金炉。”纵贯南太平洋的火山链在该地域的陆面上形成了一条绵亘数千里的黄金带。十九世纪中叶,在澳大利亚出现的轰动一时的“淘金热”,掀起了向这块大陆的第一个移民浪潮,极大地推动了它的经济发展。一百多年后,一个新的“淘金热”又在澳大利亚的近邻巴布亚新几内亚兴起,并正在使这个国家大大受益。
布干维尔铜金矿1972年正式投产,为巴新的“淘金热”拉开了序幕。从首都莫尔斯比港到布干维尔矿小飞机要飞行近两个小时。一到这里,人们就感受到这座世界第4大露天铜矿的非凡气势。一次可铲22吨矿石的电铲,威风凛凛地摇动着长臂;载重100吨到200吨的巨型矿石车隆隆驶过,给人以山摇地动之感;直径达130多厘米的砂浆输送管道,爬山越岭,一直伸延到26公里外的阿民瓦港,在那里砂浆经过干燥后被输往世界各地。该矿自投产以来,已产铜250多万吨,黄金260余吨,出口换汇总额近40亿基那(一基那约合1.15美元),难怪巴新矿业部的官员不无自豪地说,“布干维尔铜金矿不仅使我国结束了只依赖出口农产品的历史,它的建成也是我国从部落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继布干维尔矿之后,巴新找到新金矿的好消息不断传出。迄今已发现大小金矿十余个。国家矿产和能源部政策与协调局局长戴维·伊夫森先生的详尽介绍,向我们生动、具体地展现了黄金将为巴新带来的美好前景:
——密雪玛金矿,矿储量为6210万吨,1988年12月可开始生产,预计可产黄金220万两,白银2270万两,总产值为8.5亿基那;
——波格拉金矿,预计1992年投产,大约可产黄金1150万两,总产值为35亿基那;
——拉赫金矿今年底可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建设方案,黄金储量为1200到1600万两,产值38亿基那……
预测数字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巴新的黄金将逐年大幅度增长。1987年为50吨,1992年可增加到130吨,本世纪末巴新可望成为世界第5大黄金生产国。这个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700美元的岛国,下个世纪将变成南太地区的经济发达国家。
大规模开采黄金需要巨额资金和现代技术。巴新财力、人力有限,难以独力经营金矿,必须借助外资的力量。巴新政府为此制订了对外资颇有吸引力的政策。矿产和能源部官员告诉记者,目前外国资本平均可得金矿利润的35%。这是巴新为使沉睡地下的财富造福国民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丰厚的利润和黄金的诱惑,使外国公司纷纷加入了“淘金”的行列。迄今已有60个外国公司在这里从事金矿的勘探和生产。
在巴新采访的日子里,我们听到不少有关“淘金热”在当地居民中流传的事例。据说,去年年底在波格拉金矿修直升机机场时,有人捡到了一块鸡蛋大的纯金。消息一传开,大批寻金者峰拥而至,其中包括不少外国游客,一些在首都工作的公职人员甚至也弃官回乡挖金。巴新的土地归部落所有,有的部落乘机敛财,规定每个挖金者必须购买它们印制的面值高达100基那的“门票”方能进入矿区;在金矿区,向外来者廉价兜售黄金者随处可见,如果你运气好,兴许会买到真金而所付价钱只相当于国际金价的1/3或1/5。这类被不断添枝加叶的传闻,更煽起一些人淘金发财的欲望。
寻金者为争黄金而打架流血的事时有发生。就在我们离开巴新到澳大利亚访问的第5天,悉尼《电讯报》刊登了一条以《淘金热导致部落战争》为题的消息。消息说,在波格拉金矿区,两个部落因黄金争端而发生械斗,致使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政府不得不派出防暴警察乘直升机赶赴现场……
公正地讲,这类不愉快的插曲,比之“淘金热”对巴新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说是“瑕不掩瑜”。因此,巴新政府并不阻止私人用土法挖金和自由买卖黄金,而是鼓励人们为国家探矿、报矿,以期发现更多的金矿。在谈及巴新黄金生产的前景时,戴维·伊夫森先生乐观地表示,“巴新金矿储量十分丰富,你们会不断听到惊人的消息。”
正在开启的绿色宝库
飞机从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起飞后,向这个国家西部高地省省会芒特哈根方向飞去。我们经新加坡飞抵莫尔兹比港,夜幕笼罩了大地的景观,现在可以一饱眼福了。机翼下,峰峦、平畴、山谷,全被原始森林严严覆盖,自近至远呈现葱绿、墨绿、苍黛等奇异的色彩。在横跨大半个国土的飞行中,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和农舍村庄,只有蜿蜒于茫茫林海中的河流,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统计资料也表明,巴新无愧于“森林之国”的称号。它的国土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5%。这个比率仅低于南美的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和圭亚那,而大大高于人们所熟知的森林国家。例如,芬兰森林覆盖率为71%,瑞典为58%,苏联为41%,加拿大为35%。现已查明,巴新有封闭林区3600万公顷,目前可开发林区800万公顷,木材蓄量约5亿立方米。树木种类多达200多个,其中25种为硬木品种。过去,这类硬木的出口国主要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出口量约占世界同类木材出口总量的65%。巴新的硬木资源估计可超过上述3国的总和。从1985年起,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已禁止原木出口,马来西亚也逐步采取限制原木出口的政策。这样,巴新便成了国际市场上硬木出口的佼佼者。1987年,巴新出口原木128万立方米,出口额达1.13亿基那,占国家总出口额的20%左右。今后5年内,巴新计划将原木出口量增加到300万立方米。
我们在巴新的几天访问中发现,森林与巴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木质坚硬的参天大树,是制作独木舟的上好材料。在这个国家的偏远地区,那种长达数丈的独木舟至今仍是当地居民捕鱼和运输的重要工具。木柴是巴新最重要的燃料。村民们用来烧水煮饭自不必说,连一些工厂也用木头作燃料。我们在芒特哈根近郊参观“国家第一茶厂”时,看到大段的圆木被送进炉膛,用以烘茶,实在感到可惜。但主人的回答是:“这里的木头多的是,这比烧油和煤便宜多了。”
优质的木料使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巴新,不仅博物馆、会客室等地方无一例外地摆着木雕作品,连许多建筑物的木质柱梁、门窗也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位于首都的国民议会大厦,从厚重的大门到室内的墙壁、顶棚、扶梯、长桌凳及所有的陈设,均由浅棕色硬木制成。特别是大厅内那尊高达10米的整个雕像,造型优美,刀法洗练,令人驻足观赏,赞叹称奇。
巴新人民十分珍爱自己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规定,被明文写进了国家的宪法。巴新自1975年独立以来,尽管政府几经更迭,但比较完整的、不失为明智的林业政策则始终被认真执行。巴新林业部资源、计划和投资局局长萨姆尔,就巴新的林业政策和林业生产状况作了如下概括:
与一些国家的作法不同,巴新鼓励外国帮助开发和出口木材。迄今,向巴新林业部申请开发森林的外国公司已达200余家;
通过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巴新林业政策的核心。巴新要求所有外国公司必须提供所采林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林区的开采环境,提高当地林业工人的技术水平。在采伐林木的同时,一定要营造新林;
在增加原木出口的同时,努力提高成材的出口比例,巴新已建成各类木材加工厂101个。
同时,巴新政府也非常重视林业人才的培养和林业科研工作。全国设有颇具规模的林学院、林业研究所,巴新大学还设有林学系。位于莱城附近的巴新林学院是培养林业人才的摇篮。这所学制为3年的林学院以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著称,它的教学方针中甚至明文规定:“不参加野外实际工作的任何学生都停止学籍”。这所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献身林业的骨干,萨姆尔局长就是这个学院早期毕业生。
在从新加坡飞往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的飞机上,我们结识了在巴新林业部林业研究所工作的莫尼卡小姐。她只有20多岁,刚从英国留学归来。虽是初次见面,但说到巴新林业时她谈兴甚浓。据她介绍,巴新林业科研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体系,科研项目包括森林土壤、树种鉴别与测试、树苗培育、树质分析、森林防火和防病虫害等。此外,还有专门机构研究木材制品。她学的专业是森林虫害学。她说,巴新政府很重视森林虫害的防治,现在主要采取生物和化学方法防治虫害,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苍苍莽莽的森林是巴新人民引以骄傲的绿色宝库,它正在开启大门,向世人奉献五光十色的瑰宝。(记者组成员:马世琨(劳木)、刘正学、刘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