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华媒人杨鸿濂:报道“一带一路”,华媒应善于借势造势 ...

[复制链接]
查看288 | 回复0 | 2019-3-24 0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斐济华媒人杨鸿濂:报道“一带一路”,华媒应善于借势造势

作者 付强

在华媒人杨鸿濂看来,华文媒体在海外报道“一带一路”建设,首先应善于借势。他将之概括为“借业势、借时势、借地势”。

生于1988年的杨鸿濂,虽是华媒圈的年轻一代,近9年的从业经历已将他磨练成媒体“老兵”。

《斐济日报》是杨鸿濂所属斐济华文传媒的拳头产品。开办近17年,日常发行量达6000份,实际读者2到3万人,基本覆盖当地华人群体。

但是,斐济华人数量不多、华媒整体规模不大,仅凭《斐济日报》一家,社会影响有限;另创英文报纸、杂志或网站,短时间内也难获主流认可。

“华媒从业者了解中华文化,应用当地语言程度较高,这些资源优势决定了我们可以借助行业力量,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发声”。面对自身体量的桎梏,杨鸿濂携《斐济日报》主动“出击”,与斐济发行量前二的英文报纸达成合作意向,让“一带一路”专栏走进了英文读者群体。

“通过合作,提高了《斐济日报》在主流社会的影响,也让‘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更多斐济人所知悉”,杨鸿濂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4年,多领域成果逐渐显现,斐济也成为受益者。中国政府的援助及优惠贷款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站工程、水稻和菌草等,为当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每当有此类项目落地,在当地都会引发巨大反响。《斐济日报》把握时势,全方位收集民情民意,尤其注意收集主流社会声音,助力实现了项目价值的二次传播。

杨鸿濂表示,中国国内媒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形式多样、精品迭出,华文媒体结合当地情况,将已有素材编辑加工,往往能获得较好传播效果。

斐济素有南太平洋“十字路口”之称,连接周边诸多岛国,区位优势明显。“在此转机的华人,顺便买一些报纸回去,就成了‘一带一路’的宣传者”。杨鸿濂说,《斐济日报》还登上斐济多条主要航线,为往来游客开辟了解“一带一路”的新渠道。

除了借势,造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杨鸿濂看来,为宣传“一带一路”造势,关键在于提高“海外代言人”,即华侨华人在当地主流社会的影响力。

杨鸿濂认为,在斐华侨华人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祖(籍)国的形象,这对于实现民心相通至关重要。“华侨华人形象佳,当地人定会刮目相看并愿意与之合作,这无疑有助于推广‘一带一路’理念,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几年前开始,《斐济日报》开设侨务专版,并在报纸、网站、微信平台开设“国学讲座”栏目,引导当地华人学习。

据杨鸿濂介绍,华侨华人形象的提升已为当地主流社会所关注。“去年斐济台风,华人社团伸出援手,当地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好评如潮”。

斐济华人不多,媒体人才稀缺。作为斐济华文传媒CEO,杨鸿濂凡事亲力亲为,几乎全年无休,常感“压力颇大”。

不过他坦言,看到当地人对“一带一路”从陌生到熟悉,从观望到接纳,“就觉得过往的坚持都是值得的”。(完)

责编:海闻

mDGTcxFqf7zfxr7R.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

主题

-1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