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斐济:孔子学院不愁生源中国援建医院成地标

[复制链接]
查看355 | 回复0 | 2019-4-3 17: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先驱网11月21日报道

阵阵海风,驱散了一天的炎热,缓缓坠向地平线的夕阳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金色。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一辆公交车缓缓驶离车站,接走一批放学归家的孩子,显露出被遮挡着的学校大门。灰白色的校门上刻着“逸仙学校”四个汉字。这就是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知名华文学府―逸仙学校放学时的一幕。

逸仙学校坐落于斐济首都苏瓦。在这里就读的,除了当地华侨华人的子女,还有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斐济孩子。在这里,学生们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途径不仅有每周固定的几节汉语课,还有中国教师不远万里前来举办的“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活动。

一年一度的夏令营每次开营时,来自中国的老师们都会向学生们展示毛笔书法、水墨画、武术、剪纸等中国文化传统项目。观看展示时,聚精会神的学生们很兴奋,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下来的一周里,中国老师们会把展示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里的学生。虽然时间短暂,但这却为斐济学生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每当大乐园夏令营闭营时,孩子们的水墨画、中国功夫等中华传统技艺,已颇具雏形。

当地人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逸仙学校不是唯一的场所。

在南太平洋大学,有南太岛国地区第一所、也是当地目前唯一的孔子学院。穿过校园里的一条小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子铜像。铜像彬彬有礼的模样,仿佛在欢迎人们来到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海洋。孔子学院里面,整齐摆放着中文书籍和音像制品,其中有日常学习汉语所需的工具书,有诗词歌赋等古代文化典籍,还有介绍茶道、戏曲等内容的作品。展览室中陈列了剪纸、中国结、软硬笔书法等学生作品,散发出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在南太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有在校学生,有当地公职人员,还有私企员工等。

结业时,这些洋学生们往往要穿上中国传统服装进行才艺展示,有的用洋腔洋调的汉语朗诵诗歌,有的挥舞折扇演唱中文歌曲,还有的纵情跳起中国传统舞蹈……一些学生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学习之初是因为对东方文明的好奇,而现在,他们更愿意做斐中交流的使者。

中国足迹在喧嚣的苏瓦市中心也随处可见。拿起路边摊贩所售的精美饰品,标签上往往用英文写着“中国制造”。进入超市,不论是衣服鞋帽,还是家用电器,随处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苏瓦港口,集装箱里的大批中国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斐济各地。在几家主要面向游客的商店,人们不仅能看到类似“欢迎使用中国银联卡”的中文字样,还能找到由华侨华人担任的导购,在距中国万里之外的太平洋上体验些许家的感觉。

在距苏瓦大约30公里的纳武阿镇,有一座地标式建筑―中国政府援建的纳武阿医院,正门上的“CHINA AID”(中国援助)英文字样清晰可见。

这一项目于2012年9月开工,2014年7月底正式启用,建筑用地约4.5万平方米,由门诊楼、住院部、后勤辅助用房及职工宿舍4部分组成。医院每天可接诊150人次,担负周边约2.5万名居民的医疗服务。提起这座医院,当地人无不赞叹感激中国慷慨援助。

在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看来,中国援斐纳武阿医院的落成,承载着当地两万多居民多年夙愿,为他们带来福音。医院启用后,当地医疗水平大幅提升,人们再也不会因为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感到痛苦和悲伤。姆拜尼马拉马感谢中国送给斐济的这份大礼。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并与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晤。斐济政府在访问前夕发表声明说,习主席来访让姆拜尼马拉马总理“备感荣幸”。

姆拜尼马拉马说:“中国是斐济伟大的朋友。虽然我们的正式外交关系从1975年开始,但这一次将是我们首次接待中国国家元首。这清晰表明我们两国关系的深度,也表明中国重视斐济在太平洋(岛国)的领导地位。”

在包括斐济在内的太平洋岛国,中国即将翻开全新篇章。

:“80”后斐济谋生,一个可以让时间停下来的天堂

延伸阅读“80”后斐济谋生,一个可以让时间停下来的天堂

11月19日,离习主席访问斐济还有两天,陈轩发现,斐济的第三大城市楠迪已经在路边换上了巨大的欢迎牌,上面用英文标注着:“欢迎中国国家主席到访”。

陈轩觉得自己“挺幸运”。11月是他来斐济正式工作的第三个月,刚来不久就赶上这么重要的时刻,陈轩在微博里连发了好几张有关欢迎牌的照片,向小伙伴们炫耀着。

“我希望,中国领导人的到来能让双方更了解彼此。”陈轩说,这种了解应当是相互的:中国人更关注斐济,斐济也能更向中国开放。

陈轩是个“80后”。2012年,他通过打工旅行到访过斐济,立刻被这里的海岛风光吸引。今年来此从事旅游工作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中注明:人在斐济,一个可以让时间停下来的神奇天堂。

不过,要在斐济长期生活,陈轩也有些郁闷。

以楠迪为例,这里是斐济的商业和旅游中心城市,也是通往斐济国际机场最近的城市。然而,这里只有一家麦当劳,连电影院也没有。在机场附近的商店里,货品奇缺。“比如说,我想买两张一样的桌子,但这里就只有一张。”陈轩挺无奈。

但斐济人幸福感很高。陈轩觉得,这是一个热爱音乐、崇尚悠闲生活的国度。“你知道吗?我看到一名协警指挥交通,他居然带着耳机,边跳舞边指挥,跳得还是霹雳舞。”

据陈轩介绍,楠迪的商店一般下午5点左右就会准时关门,当地经营到晚间的,基本上都是华人开的饭店。

悠闲生活的节奏就是一个字“慢”。楠迪的公路上,最高时速只到80迈,陈轩说,“一天干不了什么事,光网络充值缴费就得半个小时,我要拨打无数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还开着免提,给我听他在播放的音乐”。

生活慢,发展也慢。“斐济20年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当地一位老华侨的话,令陈轩感同身受。

但陈轩印象深刻的,当地人都显得热情友好。走在路上,所有人都会向陈轩问好致意,甚至连交警也会主动和他打招呼。

“如果你想要完全抛开生活压力,斐济会比马尔代夫更值得选择。”陈轩笑着说。

在斐济时间不长,陈轩已经结识了不少当地朋友,他们中多是在孔子学院学习过的“中国通”:年轻,也是导游,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对中国非常感兴趣。

不过在岛上“迎来送往”稍有时日,陈轩就感到,中国和这里的交往渠道还是不够。

他介绍说,“这里的游客仍以美国、澳洲、新西兰为主”。在澳大利亚,有20多个城市能够直飞楠迪;更遥远的美国也是如此。但对中国人而言,只有香港才能直飞楠迪。

“来到斐济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渠道还是那么单一。”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在遥远的斐济,消费水平也很高。比如,随便去一家好一点的餐厅,人均套餐至少要30元斐济币,折合人民币近100元。

陈轩觉得,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斐济的联系,拓展与这里的经贸往来,从而相应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降低生活成本。

“来斐济旅游一趟至少需要1万3千元人民币,又贵又远,所以大多数国人更熟悉马尔代夫而不是斐济。”陈轩说,从这个角度看,他认为,习主席的来访将开启一个新起点。

(2014-11-21 15:46:16)

:中国商人闯荡巴新,“就像好莱坞枪战片一样”

延伸阅读中国商人闯荡巴新,“就像好莱坞枪战片一样”

从2000年正式下海经商算起,中国人姚刚已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待了14个年头。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国,土地面积与姚刚老家、黑龙江省差不多大小。由于没有工业,这里宛若世外桃源般:天蓝海碧,人称“无处不树、无处不花”。

“美丽而神秘”,姚刚也经常向内地朋友这样介绍巴新岛国。这里有八百多个部落,八百多种地方语言。670多万人口中如今分布着大约1.2万名华人华侨。与汤加等其他南太平洋岛国相比,“这里的中国人算多的了。”姚刚说道。

“没经历过危险就不是老巴新”

出国前,姚刚曾在中粮集团黑龙江分公司任职。1989年,为公司拓展海外业务,他第一次登上了巴新岛国。

彼时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已经脱离了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国家,不过,在姚刚的印象里,澳洲人仍在巴新各政府部门担任顾问,这也使得离开澳大利亚的巴新经济状况没有大幅下降。“那时,1基纳(巴新货币)比1美元还值钱呢。”姚刚回忆说。

“初来乍到”的姚刚受到了岛民们的友好帮助。一次,他的车辆坏了,沿路老百姓主动上前帮忙,令他心受感动。

工作忙完,姚刚回到了国内。直到2000年,他辞职下海,决定重回巴新岛国闯一闯。

多年后,姚刚把2000年视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他由此成为一位“老巴新”,更因为“以前没经历过的危险,后来都经历了”。

再登巴新岛,巴新政府已经“完全独立”。较之以前,这里货币大幅贬值,1基纳不足0.3美元,成了“不发达地区”。

经济水平的下降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动荡。姚刚揣着1万美元从个体户干起,每次出门都提心吊胆。一到要为商店进货时,他就想方设法地将现金藏进内衣,然后和当地黑人挤一辆公交车前往目的地。他记得,每次遇到途中打劫者,司机就会“玩命地”向前冲,巴新山路崎岖,颠簸中的乘客也是“拿命在赌”。

这也是大多数巴新华人所经历过的危险。这些年来,姚刚曾4次被打劫者用枪指着脑袋,一次他和歹徒对射,“就像好莱坞枪战片一样”。

“没经历过这种危险就不是‘老巴新’。”姚刚笑笑说。为了防范抢劫,岛上经营者的杂货店、小超市中,收银台周围一般都用铁丝网围起来,“华人就坐在笼子中收钱”。

当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姚刚在巴新的事业没有脱离自己的老本行,他主要从事中国罐装食品的销售工作。现在,他有自己的店面、库房,规模不算大,但生活富足。

“和其他‘老巴新’相比,我不算能吃苦的。”姚刚指的其他“老巴新”,多是来自福建的打工者。据了解,巴新岛国上的中国人,70%-80%都是福建人。他们往往会从快餐店做起,风餐雨露,而后小有成就。

姚刚介绍说,如今岛上80%以上的快餐业、零售业和批发业都属于华人的产业。这些“中国制造”往往物美价廉,“中国人赚了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地人也享受了实惠。”他说。

与白手起家的中国人相比,岛上的西方人在巴新主要从事矿业、金融业等。姚刚把他们形容为“坐在格子间里挣大钱者”。

当地外国人仍以澳洲人居多。即使完全脱离了澳大利亚,巴新与澳洲也一直保持着特殊关系,澳大利亚是巴新最大的援助国,同时也是当地最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占外国在巴新的投资近三分之二。

“以前,澳人也没觉得中国人的生意冲击了自己,但近些年来,情况有了变化。”姚刚表示。

目前,他是中国梅林罐头的巴新总代理,同时也是山东花生酱、广东酱油等调料的巴新代理商。

一次,他争取到了巴新农业部对中国猪肉类罐头的进口许可证,没想到,这单生意让一名澳洲商人感到“威胁”。当姚刚的货物已经在海上,很快就要抵达巴新港口时,这名澳洲人却让巴新政府硬生生撤销了姚刚的进口许可证。

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自己的这次经历是不多见的,在和外国人竞争并不激烈的食品业尚且如此,更别说中国企业现在和澳企在巴新矿产、能源领域的竞争了。

近年来,诸如中冶集团等中国大型企业挺进巴新,负责开采铜矿、镍矿等项目,可谓与长期在巴新采矿的外国企业正面竞争。

“澳洲人有时会挑动当地民众,借口中国项目破坏环境、对工人待遇不佳等理由,给中国企业制造障碍。”姚刚介绍说。

中冶集团曾多次传出被当地居民袭击的消息。最新的报道来自今年8月,中国在巴新投资的瑞木镍矿遭到当地非法移民的持械袭击,造成5名中国籍工人受伤。之后警方查明,袭击者可能是因为不满瑞木镍矿的招聘和雇佣制度。

“当然,有的矛盾是受人挑唆,还有的矛盾也与中国人在当地的经营方式有关。”姚刚表示。

他承认,由于中国经营者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确实存在行为粗鲁的个别现象。加之中国人多从事行业较为低端,主要是和当地普通百姓打交道,久而久之,也难免令后者产生了“中国人挣我们钱、抢我们生意”的印象。

参加华人社团服务当地民生

为了帮助巴新的中国人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一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华人华侨成立了中国-巴新友好联合会。姚刚在社团中担任了常委一职。

中国-巴新友好联合会旨在沟通两国人民交流,增进民众友好。据姚刚介绍,联合会每年会向当地监狱的服刑者捐助食品、生活用品;每年,联合会会和巴新相关政府部门联欢一次,加强联络。联合会还经常捐助当地红十字会、赞助俱乐部和学校体育活动等。

“我们就是要告诉当地人,中国人不是来这里光挣钱的,更是为当地服务的。”他说。此外,联合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帮助在巴新的中国人了解当地法律政策,与当地雇员和睦相处。

由于社团工作的需要,姚刚曾协助中国驻巴新使馆接待过前来到访的中国领导人。姚刚由衷地希望,习主席的来访能让中国和所有南太平洋岛国合作更加紧密,从而为当地的华人华侨提供一个更安全、更有活力的投资环境。

(2014-11-21 15:43:00)

:库克群岛淡水项目:中国外援西方发达国家新模式

延伸阅读库克群岛淡水项目:中国外援西方发达国家新模式

11月21日,在结束了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国事访问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抵达斐济进行国事访问,这里是习近平主席此次南太平洋之旅的最后一站。在斐济,中国领导人还将与包括斐济在内的8个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这些国家多由岛屿组成,与体积庞大的澳洲大陆相比,这些岛国宛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南太平洋上。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扩大,南太平洋岛国上不乏中国人身影,也不乏中国援建、“中国制造”。借着报道此次高层访问的机会,本报记者带您实地探寻这些岛国上的中国元素。

太平洋岛国库克群岛的拉罗汤加岛上,一个供水项目正在兴建。这个项目是库克群岛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标是向拉罗汤加岛民众提供更卫生、更安全的饮用水,同时促进库克群岛旅游业的发展,联合援建这一项目的是中国和新西兰。

该项目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即中国政府第一次与西方发达国家联合从事对外援助项目,也是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以及地区国家加强务实合作的最新成果。

库克群岛与新西兰政府关系密切。根据这一岛国的法律,其内部享用完全的立法权和行政权,但外交和防务由新西兰负责,库克群岛民众同时享有新西兰公民身份。

库克群岛供水项目2014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根据三方协议,中国提供大约32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政府优惠贷款,由项目公司派遣中国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工人参与工程建设。

从2012年三方共建项目联合声明发布起,新西兰学者菲利帕・布兰特就密切关注项目发展情况。他表示,库克淡水项目是中国首次在外援项目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合作,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合作成为一块“试金石”,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研究探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共同对外援助项目上的合作前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提升了在南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形象,更深入了解西方国家对外援助的游戏规则。

具体来说,库克供水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是中方协调机制的畅通。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在外交领事事务上兼管库克群岛,参与项目的协调实施,能够更加有效地与新西兰政府、库克群岛政府沟通,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按照布兰特的说法,库克群岛供水项目中,中方一直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确保工程能够给库克群岛民众带来实惠,这种态度进一步提升了中方在太平洋岛国和地区的形象。

与其他国家在南太平洋岛国和地区的援助项目不同,库克群岛供水项目更多由库克群岛政府自行主导,中国和新西兰政府发挥辅助作用。这种模式能够让受援国更加自由地根据需要谋划整个工程建设,构建了南太平洋岛国援助项目的新模式。

布兰特说,这种模式有着极大的可复制性,能够延伸到其他需要援助的太平洋岛国和地区,提升援建项目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库克群岛供水项目对南太地区的贡献并不止提供优惠贷款,更是在实践中探索外援的新模式,为南太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今年2月20日,项目开工仪式启动。库克群岛总理普纳激动地说,项目的启动显示了库克群岛、中国和新西兰三国的深厚情谊、相互尊重和合作意愿,也为岛国地区经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对三国乃至本地区都具有重大意义。

新西兰外交部长麦卡利则说,三方合作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以创新方式为库克群岛提供发展援助,也表明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库克群岛淡水项目正在顺利进行,参与工程的中方人员成为库克群岛上一道中国风景。他们正在缔造的工程尽管不能说宏大,但却在中国外交援助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11-21 15:41:00)

TGINPI8vxjzi3DdX.jpg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

主题

0

回帖

4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