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GMT+8, 2024-12-27 星期五 15:12:00 (zpy_footer_time:12-27) 甲辰(龙)年 冬月廿七 申时 (zpy_footer_time:冬月廿七)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论坛
BBS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消息
Kiwibank
Fiji南太银行
瑞穗银行
郵政银行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帮助
Hel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群组
用户
天星国外社区
»
论坛
›
国际金融中心
›
开曼群岛
›
没有上不了市的互金公司,只有不懂资本运作的老板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没有上不了市的互金公司,只有不懂资本运作的老板
[复制链接]
297
|
0
|
2019-4-12 01: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专栏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国内资讯投融资
没有上不了市的互金公司,只有不懂资本运作的老板
专栏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国内资讯投融资
没有上不了市的互金公司,只有不懂资本运作的老板
发布时间:2019-03-19 09:34:05
苏宁金融研究院 | 苏宁金融研究院
03-19
0
收藏
上市互金企业资本
本文共4587字,预计阅读时间1分49秒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依旧像前面的羊一样,会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
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羊群效应一般出现在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且往往行业的领先者(领头羊)会占据主要的注意力,吸引整个羊群不断摹仿它的举动,它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会跟着它去。
2018年互金公司扎堆出海,赴港、赴美上市络绎不绝,也可称为商业经济中的一种“羊群效应”。
赴港股上市的,有汇付天下、维信金科、51信用卡等;赴美股上市的,有点牛金融、品钛、泛华金融、微贷网、小赢科技、360金融等。
2018年,“羊群效应”式的跟风上市,褒贬不一,毁誉参半;2019年,在国内资本市场一片升腾之时,是继续出海淘金,还是在国内碰碰运气?
向左向右,天堂地狱,仅在一念之间。
互金企业国内上市,希望越来越渺茫
对于任何企业,国内上市都很难,因此A股IPO被戏称为“鬼门关”。
2018年全年,共有105家企业获得上市通行证,近五成的企业在发审会会议现场被直接KO出局。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互金企业,头顶金融科技光环,是否更易通过A股IPO大门?
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互金IPO政策窗口期已渐行渐远。
据报道,2016年5月,证监会叫停上市公司跨界收购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等四个行业的标的公司。2019年初,备受关注的科创板,也倾向于以硬科技作为科创板上市的筛选标准,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的公司被排除在目标对象之外。由此可见,A股IPO政策定位已日渐清晰,扶持具有领先技术优势的科技创新企业才是未来主旋律。
另一方面,互金A股IPO尚未有成功先例。
目前,国内A股IPO排队企业中,仅有拉卡拉一家互金企业,其2017年2月10日向证监会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后,至今仍处排队序列中,未来命运不得而知。前两天拉卡拉刚刚更新了前次报送的招股说明书,引发媒体大肆解读,但其实,这只是IPO排队企业的常规操作,即在年初更新一次招股说明书和年报数据。
直白一点说,互金企业要想在国内上市,基本上没戏!
境外上市不再美好,依然是较好选择
境内上不了,那就去境外,这或许是2018年大多数互金公司老板的内心独白。
但境外上市究竟能带来什么?可能很多老板还没有想清楚。
A股IPO企业甚多,趋之若鹜,有两大动因:一是财富变现,一旦上市,老板个人身价快速攀升;二是融资需求,企业上市之后,可在资金缺乏时,源源不断地向股市进行融资。
反观港股和美股上市,能否实现上述效果?
从财富变现上看,
2018年港股上市的3家公司,当前价(3月12日收盘价,下同)较首发价下降了20%-60%不等,2018年美股上市的6家公司,除微贷网、点牛金融之外,其他4家的当前价较首发价下降了10%-30%不等。整体而言,虽目前价格有所下跌,但依旧可以实现相对可观的财富变现,因为P/E(每股市价/每股盈余)倍数多数维持在5倍以上,即公司1元钱的利润可产生5元钱以上的估值。
从融资需求上看,
港股3家公司首发融资规模均值14.03亿港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美股6家公司首发融资规模均值为0.50亿美元(约合3.35亿元人民币),与A股创业板6.84亿元人民币的首发融资规模均值差别不大。从这个角度看,境外上市依旧可以满足一定的融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的公司都是2018年上市的,时间周期太短,可借鉴性其实是不够的。一旦将上市时间拉长,又是另一番景象。如宜人贷、乐信,其股价相比首发价已有较大涨幅,同时,随着港股的走强,预计港股上市公司的股价中长期内也将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因此,拉长时间,境外上市的股价和估值可能都会有缓慢的上升。
因此,境外上市对于互金公司而言,虽并非如预期般美好,但依旧具有较大的价值,可基本实现财富变现和融资需要。在这一点上,市场上很多解读是存在偏见和谬误的。
股权融资市场走缓,战投可提上日程
需要指出的是,互金企业IPO门槛很高,但引入股权投资却相对简单。
股权融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向老板个人及其旗下企业融资,另一种是向外部投资机构融资。
一般在企业发展的早期、行业危机期或者外部融资渠道不畅时,互金企业会优先选择向老板个人融资。而在市场资金较为充裕、企业估值普遍较高的阶段,互金企业会选择对外进行战略融资。
2018年,全市场股权投资规模下滑较大,投资总额约1.08万亿元,较2017年下降10.90%。互金行业在严监管之下,未来发展极具不确定性,更面临融资的滑铁卢。
步入2019年,货币政策趋于宽松,股市缓慢走牛,股权融资市场也蠢蠢欲动,预计将步入一个融资小高峰。
根据康波周期理论,人生有三次财富自由的机会,对个人来讲,最近的一次可能就在当前不断走牛的股市上,敢不敢满仓干,成为当前一个困难的抉择。
互金企业亦如此,2014年、2015年是融资的好时机,人傻钱多,随便编个故事都能获得巨额融资。同样,2019年,也极有可能是融资的较好时机。对于缺少资金的企业,应抓住机会,在开年之初将引入战略投资提上日程表,并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员工股权激励做扎实,能一箭双雕
除了上述几种外部融资手段外,很多互金企业也会考虑内部融资,内部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向员工个人融资,也叫员工股权激励。具体操作是以低于市场价向员工派发股份。公司既可获得一笔不小的融资,亦可以绑定员工,与公司共发展,一箭双雕。
从实际操作看,多数互金公司或多或少对员工实施过股权激励,但整体而言,存在两点问题:一是老板太抠门,给予员工的股份数太少;二是入股价格较高,未体现出对员工的特殊照顾,导致激励效果差强人意。
从本质上看,
互金行业是“资金+人才+技术”等多轮驱动的行业
,只有手握更优秀的人才,才能在互金赛道中领跑。特别是随着国内互金行业往金融科技的不断转型,人才重要性愈加凸显,只有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保住公司未来的发展动力。
因此,2019年,各位互金老板在员工股权激励方面,就不要再那么抠门了,员工们都不傻的。
被收购可能并不是最优选择
数量庞多的互金机构,家家焦虑重重。面对前有监管、后有竞对的态势,面对低迷的经济、失信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互金公司,试图寻求一个有背景的“干爹”投靠,以获得更强的信用背书和资金、资源的支持。
很多互金公司老板会选择依附于大型产业集团,背靠大集团,资源广、业务多、资金多,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大型产业集团往往是民营企业,一般比较强势,被合并之后,你可能就要被扫地出门,或者被边缘化了。
也有很多互金公司老板会选择投靠国字头单位,背靠国企,更容易获得监管机构的认同和投资者的信任,在合规之路上可以走的更远,这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国企在收购价格上一般比较吝啬,国企领导也怕落人国有资产流失的口实,这就注定收购价格和条件的谈判会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甚至随时可能发生中途崩盘的可能。
因此,如果很看好这个行业、很看好这家公司,最好的方式是自己保持控股权,适度出让部分股份给外部投资者。如果不看好,且自己感觉运营的很累的时候,早一点出售、拿现金走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019年资本运作的几种路径
(1)往科技深入转型,寻求科创板上市或A股并购机会。
近期监管层的定调已然明确,支持科技企业上市成为主基调。对于互金企业而言,若不往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方向转型,A股上市的通道只会越来越窄。鉴于A股上市的诸多利好,外加行业发展也督促互金企业转型,对于具有一定实力的互金企业,大刀阔斧的往金融科技转型、寻求以技术企业的身份在A股上市或被并购,可能是一笔值得做的买卖。
(2)内心戒贪婪,境外上市依旧是不错的选择,“羊群效应”并非总是负面的。
很多财经人士批评互金公司境外上市是很差的选择,因为新股往往破发,但实际上,股票价格受多因素影响,如股市本身周期的影响,如2018年下半年港股的下行行情,任何企业IPO破发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从本质上讲,较境内而言,境外上市的主要劣势是估值低,P/E倍数一般在5倍左右,远低于国内少则25倍、多则70倍以上的估值。若急切通过上市提高知名度,或投资机构有变现要求,且老板对估值不那么贪婪,那互金公司赴境外上市依旧值得推荐。
(3)慎重寻求并购机会
,要么出让少数股权,要么干脆拿现金走人,控制权被收购可能是一种较差的选择。当前互金公司被收购,一是可能卖不到好价钱,二是可能未来要委曲求全。更需注意的是,若被国企收购,还意味着未来海外上市渠道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一般而言,境外上市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境外上市,第二种是在境外搭建架构,一般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设立离岸公司,以VIE控制境内公司,再以离岸公司作为主体上市。
实务中,普遍采用第二种上市方式,因为以离岸公司作为上市主体可规避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同时该离岸公司的所有原始股份皆可上市流通,但反观直接赴港股上市,公司上市前境内股东的股份是不能自由流通的,只有上市后增发的股份才可流通,这就意味着创始人的股份无法进行财富的变现,上市的效应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一旦被国企收购,鉴于国有资产严监管的特性,互金公司未来在海外搭建架构就变得不具有可行性,未来上市的意义和便利性大大降低。因此,寻找国字头“干爹”的做法更需慎重。
(4)提高股权激励的比例
,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有效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作为互金老板,应有大胸怀,因为没有做大“蛋糕”,何谈利益分配。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想方设法把“蛋糕”做大,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员工活力,提升公司整体利润和价值空间。
(5)寻求股权融资机会,储备一定的现金流,提防2019年的两大潜在风险。
风险之一是经济复苏被证伪的风险,若企业盈利边界未得到如预期般的实质性改善,贷款企业的坏账风险将进一步增大,互金机构将遭受新一轮的经营危机;风险之二是股市走牛后的资金外流,造成流动性风险,2014、2015年就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前不久,一位朋友跟我说,他刚从一家P2P赎回了全部资金,满仓投入到了股市中,这应该是股市走牛后,众多P2P投资者的一个普遍做法。因此,开年之初,建议互金企业做好现金流的储备,积极寻求合理的股权融资机会,以应对外部不可控的两大风险。
其实,无论何时何刻,资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板本身:在上市或融资之时,缺乏决断和魄力,延误了最佳的时机;在股权发放或利益分配之时,太过于贪婪与吝啬,让手下小兄弟感受不到“有福同享”的激励;在企业发展和资本战略中,对未来缺乏规划,对资本缺乏掌握,从而被资本所裹挟、所左右,最终迷失了自我,做垮了企业。
作者:何南野,自媒体“南野先声”创始人,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专注于股权投资、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技术与商业等研究、实践与解读。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昨夜我去爆8
62
主题
0
回帖
56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44 积分
积分
56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新加坡
开曼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