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GMT+8, 2024-11-10 星期日 19:34:00 (zpy_footer_time:11-10) 甲辰(龙)年 十月初十 戌时 (zpy_footer_time:十月初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论坛
BBS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消息
Kiwibank
Fiji南太银行
瑞穗银行
郵政银行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帮助
Help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天星国外社区
»
论坛
›
国外论坛社区
›
4.日本-Japan
›
日媒:日本"战争孤儿"离华后苦苦挣扎在日遭冷遇 ...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日媒:日本"战争孤儿"离华后苦苦挣扎在日遭冷遇 ...
[复制链接]
259
|
0
|
2019-5-3 17: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div id="artibody" contentScore="24875">
<!-- publish_helper name='原始正文' p_id='1' t_id='1' d_id='31903933' f_id='3' -->
<p> <strong>参考消息网6月2日报道</strong> 日媒称,在2015年早些时候为“战争孤儿”开设的语言课上,铃木艳子突然想到,她回到父母的国家已经整整29年了。</p>
<p> 共同社6月1日报道,71岁的铃木生于1944年,父母是移民到中国东北的日本人。1945年8月日本向盟军投降以后,像其他许多日本移民者一样,她和父母进入黑龙江省宁安的一个难民营。</p>
<p> 母亲死后,父亲认定不能把铃木带回日本,就把她留给一对没有孩子的中国夫妇。他给了他们一张纸条,写下她的姓名和出生日期等信息。</p>
<p> 被取名杨艳华(音)的铃木说,养父母很穷,她只读到小学四年级。</p>
<p> 她五六岁时从邻居的闲谈中首次得知自己是日本人。她开始想象日本是什么样子,希望见到亲生父亲,但有时也怨恨他。去日本的梦想使她的生活变得可以容忍。她的养母后来生了三个男孩,铃木不得不干很多家务。最难过的是冬天,她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那时气温降到零下30度。她的一项任务是用从附近发电站捡来的煤生炉子。如果捡不到足够的煤,她就会挨踢。</p>
<p> 29岁那年,铃木嫁给了养父母介绍的一个亲戚。让她宽慰的是,与养父不同,丈夫善良勤劳。当铃木告诉丈夫她有朝一日希望回到日本,他说他愿意跟她在日本度过余生。铃木42岁那年与丈夫和两个女儿回到了日本。尽管回国的梦想变成现实,她却因为语言障碍以及没能找到亲人而继续苦苦挣扎。</p>
<p> <strong>铃木觉得哪儿都不是自己的家,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在中国,人们会在她背后议论她是个日本姑娘。在日本,她有时感觉到作为中国人面对的冰冷目光。</strong></p>
<p> <strong>大概28年前,她在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找了一份工作,但因被工友当成中国人而遭冷遇。</strong></p>
<p> 铃木忙于学习日语,两个女儿却很快掌握了这门语言。她丈夫在去日本之前就开始学日语,比她说得好。她苦笑着说:“我很伤心,因为全家就我日语最差。”</p>
<p> 铃木的女儿很听话,努力学习。但小女儿身体一直很弱,在他们举家迁居日本后不久就被诊断出患了脑癌,在21岁时去世。铃木的丈夫在2005年前后患了帕金森症,2010年11月去世。出于对他的感激,铃木按他所希望的在家里悉心照顾他,直至他去世。铃木接受女儿和丈夫的死亡,称这是“命”。</p>
<p> 铃木的丈夫和女儿葬在黑龙江,她希望自己死后骨灰撒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大海里。</p>
<p>
</p>
<p>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p>
<p> 二战结束后,很多日本“战争孤儿”留在中国生活,随后又返回日本。(资料图片)</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延伸阅读】忆百团大战:阻日军掠夺资源 救日本战争孤儿</strong></p>
<p> 中新社石家庄9月2日电 题:忆百团大战:阻日军掠夺资源 救日本战争孤儿</p>
<p> 作者 李茜 陈林 倶凝搏</p>
<p> 回忆起70多年前的“百团大战”,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胜佛村的耄耋老人王林寿难掩激动,谈及一次次胜利他竟如孩童般开心大笑,说到在抗战中离去的战友他又久久凝噎无语。</p>
<p> 王林寿说,1938年前后侵华日军占领县城后大肆烧杀抢掠,欺负老百姓,“坏事算是干尽了”。次年年仅13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勤务兵。“只想为消灭鬼子出点力,早点把他们赶出中国去。”</p>
<p>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强制推行“囚笼政策”。1940年8月起八路军以破袭日军重要运输线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大规模战役打响。</p>
<p> 这场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因参战部队多达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光辉一页。作为正太铁路起点的石家庄,也成为见证百团大战的重要主战场。</p>
<p> “参军前很多人看到日军会害怕,之前我们和日军正面交战少,主要打游击战。”王林寿坦言日军不好打,有些战斗打得很残酷。忆起一些战斗的惨烈情景,老人声音几近哽咽。</p>
<p> “这场胜利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那时起我们坚信抗战必会胜利。”说到此,老人的声音一下子高出许多。</p>
<p>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开始称为正太破袭战。”平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宋紫峰说,这场胜利极大鼓舞了国人士气,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交通要路上,到处是百姓赴前线为抗日部队送物资的场景,仅全县出动的毛驴就有数万头之多。</p>
<p> 与平山相邻的井陉矿区,地处晋冀交通要塞,紧临正太铁路又有依附铁路的两条运煤支线,是这场战役的首战首捷之地。被聂荣臻视为晋察冀军区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取得的突出战果之一。</p>
<p>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馆长田宏生说,日军垂涎矿区煤炭资源,1937年10月10日在石家庄沦陷第二天就侵占了矿区,强掳各地劳工数千人在井下干繁重劳役,开始疯狂的罪恶掠夺。“这也是矿区万人坑形成的根本原因”。</p>
<p> “矿上死人死多了,死后会被直接扔掉。”曾在日军侵占煤矿期间在井下挖煤的87岁老人李玉和,不愿再谈起那段“痛苦”的记忆。</p>
<p> 田宏生说,在破袭战发起当晚,八路军中央纵队冲入矿区内,将新井矿彻底破坏。朱德总司令高度评价这次战斗:“在经济战中,井陉煤矿的破坏,是中国一个大胜利,在经济战中尤其有它特别的意义。”</p>
<p> 如今的新井,早已不再产煤,变为焦化工基地。曾是日本疯狂掠夺中国煤资源运回本国重要通道的新井车站,也已是一片寂静。在那次激战中,八路军战士冒炮火从这里救出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后被聂荣臻精心照料并派人护送到仍在交战中的日本兵营。60年后美穗子重返中国井陉矿区,成为一段佳话。</p>
<p> 受百团大战胜利的鼓舞,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张水来随后参加了129师进行抗日,后为邓小平的马夫。得知记者前来采访,这位91岁的老人特意穿了一身当地拍摄抗日剧的八路军服装,以表达对那段历史的怀念。</p>
<p> 张水来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和4名战友一起去炸日军塔楼,不料对方发现后随即用机枪对其扫射,“只有我活着回来了”。张水来说,百团大战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行动,战争更残酷。“但那次战役让我们坚信,抗战一定会胜利。”(完)</p>
<p> (2014-09-02 09:41:17)</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延伸阅读】美国二战老兵敦促日本首相正视历史</strong></p>
<p>
</p>
<p>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p>
<p> “If Mr. Abe comes here I would like him to say, ‘I bring with me an apology from the industrial giants that enslaved American POWs.’”</p>
<p> “如果安倍先生来了,我希望他能表示,‘我带来了那些曾奴役过美国战俘的工业巨头的道歉’。”(美联社)</p>
<p> ——美国二战老兵莱斯特·坦尼督促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坦尼在二战中被日军俘虏,为三井矿业公司强迫劳动三年,其间遭受了极不人道的待遇。这些日本企业从未就战时奴役行为道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访美。图为安倍4月27日在哈佛大学讲话。</p>
<p> (2015-04-30 14:43:30)</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延伸阅读】二战日本冲绳女幸存者:若被美军俘虏应咬舌自尽</strong></p>
<p> <strong>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strong> 美联社4月20日发表了题为《硫黄岛老兵与冲绳幸存者的二战记忆》的报道,编译如下:</p>
<p> 在诺曼·贝克心目中,日本人是疯狂、残忍的动物,他们对生命没有丝毫尊重。而对于岛袋美子来说,美国人是鼻子长长的魔鬼,他们从天上降下地狱之火,然后大肆劫掠任何不幸遭遇到他们的东西。</p>
<p> 当年18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和17岁的冲绳女学生仅仅是从灌输给他们的恶毒宣传中了解敌人的。最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他们在两场接连发生的、相距几百英里的战役中遇到敌人时,这种感受达到了最可怕的程度。而在其后的70年里,调和历史仇恨与当前的和平一直极其困难。</p>
<p> 以下是他们向美联社讲述的在硫黄岛和冲绳岛的亲身经历。</p>
<p> <strong>初次遭遇战争</strong></p>
<p> 贝克是1945年2月25日深夜随海军陆战队第4师到达硫黄岛的,并被派到一支安全分遣队,任务是为肃清两个机场的部队提供保护。他是队伍中第一个跳下登陆艇的。</p>
<p> “当舱门缓缓打开时,我还对战争没有任何概念。我在几秒钟内变成了一个男人。这时海滩上一片混乱,到处是人和装备,头顶上是日军的炮火。这是一种让人清醒和成熟的经历。我很快走进了一个弹坑里。”</p>
<p> 一天早上,当他走过一处碉堡时,他往里面看了一眼,看到一个日本兵在蜷缩在角落里,便毫不犹豫地开了枪。“他离我很近,我朝他开枪时血溅到了身上”。</p>
<p> 他说:“我们一直被灌输日本是一个可恨民族的观念……我那时是个优秀的士兵。我养成了残忍的心理。我不回避交战。”</p>
<p> 岛袋美子是1945年3月在冲绳日本守军的动员下加入姬百合学生队参加战地服务工作的,当时日军正在征调当地平民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提供服务。和她一起的240个女伴中,有一半人没能活着回家。</p>
<p> 岛袋的工作场所在不同的山洞里,她看过不用麻醉药的截肢,处理过感染严重的伤口,听过士兵的惨叫,并在他们死去时无助地坐在一旁。当一枚炮弹刚好击中洞口外面,炸死了她身边的所有人时,她知道一切快要结束了。她的学生队6月18日解散,她被命令离开山洞。</p>
<p> <strong>“我们不想离开。我们不想四处逃散,然后孤零零地死去,”她说,“我想要一些炸药或是氰化物之类的东西,这样美国人来的时候我可以自杀。我被告知,他们给不了我们这样的东西。他们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被抓住,我们应该咬断舌头,流血而死。”</strong></p>
<p>
</p>
<p>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p>
<p> 资料图片:岛袋美子指着的照片是她在战时曾待过的山洞。</p>
<p> <strong>重新审视敌人</strong></p>
<p> 身在硫黄岛战事最激烈地区的贝克看到弹坑下有个日本兵在挪动时准备纵身跃过弹坑。日本兵面对贝克,把左臂举过了头顶。贝克举起冲锋枪瞄准,示意他举起右手。他们相距只有几英尺。</p>
<p> “我打开冲锋枪上的保险,准备打死他。他双眼在企求饶命,转过身让我看他右肩上的枪伤。”贝克身后的陆战队员大声叫喊,让他快开枪。贝克说不。他要活捉那日本兵。</p>
<p> 贝克让日本兵脱掉外衣,只剩下内衣裤,以确信他身上没有武器。贝克给了他一支香烟,还给他喝了些水。然后有人把他带走了。“我一直希望能够知道他这辈子过得怎么样。”</p>
<p> 岛袋在离开山洞两天后踩到了一颗地雷,她的右臂和右腿被严重炸伤。几个村民把她和受伤的朋友抬到一处相当安全的地方。由于她们躲在峭壁后,她们的伤口生了蛆。就在她渐渐失去知觉时,忽然听到了脚步声。</p>
<p> “有5个美国兵拿着枪站在我们身旁。他们可能认为我们有手榴弹。当他们摸我朋友的胸部检查时,她拒绝了。他们还查看了我的口袋。我们什么也没有。我十分虚弱,无法咬断舌头。我央求他们,‘杀了我,杀了我吧’。”</p>
<p> 这些士兵——事实上很可能是海军陆战队员或海军看护兵——打开了两瓶液体,岛袋并没有立即意识那是什么。处在极度恐惧中的她以为那是汽油,他们想要点火烧死她。</p>
<p> 她说:“不过接下来他们开始给我们清理伤口。他们浇到我伤口上的液体杀死了长在我手臂上的蛆。他们把那东西像水一样倾倒。日本人通常用同样的量给50个人处理伤口。而他们给我一个人就用了一整瓶。”</p>
<p> 接下来的几周里她继续仇恨和怀疑抓她的美国人。她绝食,也不告诉他们关于自己部队的任何情况。“被俘是最耻辱的事情。我想他们表现仁慈只是想欺骗我们,他们最后会用某种可怕的方式杀了我们。他们越是仁慈,我越不相信他们”。</p>
<p>
</p>
<p>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p>
<p> 资料图片:美军二战老兵贝克18岁时在战场的照片。</p>
<p> <strong>仇恨留在过去</strong></p>
<p> 从日本回国后,贝克上了学——后来还因为参加朝鲜战争中断了一年学业。他成了一名航天工程师,在改行进入新闻出版业前曾活跃于航天计划。如今88岁的他过去55年里一直住在弗吉尼亚州。上个月他第二次、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回到了硫黄岛,参加“荣誉军人重聚”活动。</p>
<p> 贝克在这次旅行后说:“我对日本人有过的那种在二战期间很普遍的刻骨仇恨留在了硫黄岛上。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p>
<p> 但他还说:“我永远忘不了他们的残忍和野蛮,不仅是对我们,还有他们自己人之间。仍然存在文化的鸿沟,我想我们不能指望它会缩小。”</p>
<p> 岛袋后来成了一名教师。1984年她和姬百合学生队的其他幸存者在她服务过的最后一个山洞附近建造了一座纪念馆。几周前,她们举办了最后的演讲会。87岁的她说,她们再也没有精力了。</p>
<p> 与贝克一样,她再也没有那种曾经充斥她内心的盲目仇恨。但她的怀疑仍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冲绳继续存在的多个美军基地。“他们声称在这里是为了保护冲绳、保护日本的。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不需要它们的世界”。</p>
<p> 她说:“我不恨他们。”她的声音慢慢小下来,她在仔细考虑接下来该说什么。“我仍然相信美国人是友善的民族”。</p>
<p>
</p>
<p>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p>
<p> 资料图片:美军二战老兵贝克近日照。</p>
<p> (2015-04-23 11:30:17)</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延伸阅读】浙江农民讲述二战史:营救空袭日本的美军飞行员</strong>
邱林手指着当年杜立特敲窗处(窗栅后来进行了修复) 盛中成 摄
杜立特B25一号机残骸 盛中成 摄</p>
<p> 中新网杭州4月18日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李苑露 通讯员 盛中成)73年前的4月18日,杜立特等5名轰炸日本东京的美国飞行员坠落至浙江省临安的天目山麓,第二天获救,成为二战中的英雄。18日,当年亲历营救杜立特的浙江天目山麓的老人,再次讲述了当年那段抹不去的历史记忆。</p>
<p> 杜立特是一名美国空军将领、杰出的特技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率编队首次空袭日本本土包括东京在内的数座城市,史称杜立特空袭、空袭东京。杜立特也因此次行动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p>
<p>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此时,当年杜立特轰炸归来在中国获救时的亲历者--临安天目山的农民邱林,再次回忆了当年那段故事。</p>
<p> <strong>轰炸机掠过临安上空</strong></p>
<p> 1942年4月18日晚,一架美军轰炸机掠过临安的上空,向西飞行,瞬间消失。之后被发现其坠毁在临安与宁国交界的昊天关山顶上。</p>
<p> 当夜,临安西天目盛村畈邱林家的窗户突然被敲响了。</p>
<p> “那天夜里八、九点钟的时候,我和养父养母刚睡下,油灯还亮着,外面很安静。突然我们家墙东头的窗户好像有人在敲,我因为还小,听到这声音,吓得赶紧把头缩进被窝里。”如今已82岁的邱林回忆说。</p>
<p> “我养父纪勇信胆子大一些,起来扑到窗户上去看了一下,模模糊糊中感觉外面有个怪样的人在扳窗栅。外面那人看到里面有动静,扳得更急了。结果,‘咔嚓’一下,敲窗人也许过急,用力过猛,折断了一根窗户木栅。”据邱林回忆,当时纪勇信吓得连忙回头吹熄了油灯,叫孩子不要出声。后来,敲窗人也许见屋子里的灯灭了,也没了声音。</p>
<p> 那头,邱林一家在惊恐当中不安地度过了一夜。作为亲历者,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觉那敲窗的声音还在耳边。</p>
<p> 邱林现年82岁,仍然居住在当年的那几间旧木屋里。在当年的事件发生时,他还不到10岁,但已经懂事了。</p>
<p> “当时,因为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天刚亮,我养父就起来看牛。”邱林告诉记者,那时正是春耕播种的时候,田刚犁过,灌着水,养父纪勇信走到自家房屋东头,就看见田里冒着一大片白乎乎的水泡。</p>
<p> 纪勇信以为自己花了眼,走近一看,却是类似白布的东西,像一把大伞,中间还有不认识的绿色的字。后来,纪勇信叫人一同把这件东西拖起,布是雪白的,像丝绸,拿在手上很舒服,但谁都不知道是什么用途。</p>
<p> <strong>农民发现水堆房里睡着一个人</strong></p>
<p> 同样,正是在这19日早上七点左右,天目山赤坞里的吴银宝跟着阿公吴叶盛到盛村畈自家的水堆里收米,他们打开水堆房门,发现里面睡着一个人。</p>
<p> 那时,吴银宝7岁,喜欢跟着阿公去水堆收米。阿公在盛村畈自己家的田头溪边,建了个水堆,为村里人舂米。水堆房是两间小平房,平时不锁门。村里人可以把谷拿到那去舂,舂好后,根据多少,量一升或二升米放在水堆里,作为舂米的工钱。隔天,吴银宝就跟着阿公去收放在那里的米。</p>
<p> “那天早上,我和阿公打开水堆门,刚开始,还以为是一个乞丐睡在里头,后来仔细一看发现不像。”2年前,吴银宝跟村里人回忆说,这是个外国人,在他发现吴银宝和阿公后,跟他们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p>
<p> 当时,附近的白滩溪驻扎着浙西行署的一个青年营,吴银宝的阿公便让这外国人一路跟着,走了大约三、四里路后,把他带到了白滩溪桥头,碰到了一个白滩溪的熟人,在跟白滩溪人说明情况后,就由他把那个外国人接过去,并送到了青年营。</p>
<p> “那个外国人好像腿受伤了,走路一拐一拐的,走得很慢。我和阿公看到他们走过桥头,就掉头回家了。”这是2年前吴银宝的回忆,如今,吴银宝已经过世。</p>
<p> 之后,青年营的李营长接待了这名外国人,经过一番交流,李营长虽然不能全懂,但通过他的动作描述,得知他是从飞机上降下来的。李营长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先把降落伞找到,二是尽快请到翻译。</p>
<p> 这个突然出现的外国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杜立特。</p>
<p> <strong> 5名机组人员成功获救受天目山人尊敬</strong></p>
<p> 在安排人去请翻译后,李营长派出官兵,带着杜立特重回盛村畈降落点寻找降落伞。</p>
<p> 然而,一班人马到了邱林房屋东墙边的田里时,发现降落伞已经不见了,大家也都瞪着怀疑的目光看着他,认为他骗了人。</p>
<p> 当时杜立特有些急,不停地喊叫,大致意思是“我明明是降落在这田里的,怎么降落伞不见了。”他还用两只手做着望远镜的姿势,告诉大家,他的望远镜也掉在田里,希望大家帮忙找找。</p>
<p> 这时,邱林和养父一干人还在阁楼上“研究”那块像伞的白布,看到田里有那么多当兵的人在找东西,估计与这“白布”脱不了干系。于是,他们急忙把白布收拢拿了下来,大家这才看到了降落伞,但望远镜始终没有找到。</p>
<p> “我们走出来,跟着到自家旁边的田头,看到了一个外国人,脸大大的,鼻子高高的,头发有些秃顶,身上穿着军装,湿漉漉的,沾着很多泥。他看到降落伞后,非常高兴,要跟我们拥抱。”邱林回忆说。</p>
<p> 此后,大伙儿带着降落伞回到白滩溪青年营部时,翻译友山也到了。经过友山翻译,大家这才知道他叫杜立特,是美国飞行员,军衔是中校,他指挥了12架飞机,刚在前一天轰炸了日本东京,是来帮助中国抗日的。</p>
<p> 他的机组还有4个同伴在附近降落,他们的飞机因为油料燃尽迫降已经坠毁了。不久,传来消息,与杜立特一起降落的另外一名飞行员在白滩溪附近被找到了,他降落后躲在一户农家的牛车里过了一夜。之后,其他3名飞行员也找到了。杜立特机组5名获救飞行员在青年营的护送下,安全地回到天目山。</p>
<p> 杜立特等人在天目山受到了隆重的欢迎,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设宴招待,并举行了欢迎晚会。杜立特通过翻译,介绍了轰炸东京的经过。当晚,大家还一起观看了民族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雨》。</p>
<p> 此后,杜立特等人在天目山休息一周,取道衢县回到了美国。</p>
<p> “90年代初,杜立特的女儿还曾专门从美国到我家,实地了解父亲当年降落的地点。”邱林告诉记者,目前自家的旧屋及当年杜立特所敲的窗户仍保存完好。(完)</p>
<p> (2015-04-18 21:14:30)</p>
<p> (原标题:日媒:日本"战争孤儿"离华后苦苦挣扎 在日遭冷遇)</p>
<!-- publish_helper_end -->
</div>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郭老的政治颂歌
28
主题
0
回帖
50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0 积分
积分
50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1.斐济-Fiji
2.新西兰-New Zealand
3.济州岛-Jeju
4.日本-Japan
5.美国-奧勒岡州-Oregon
6.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