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大军盼望入境:洪都拉斯单亲妈妈想实现美国梦

[复制链接]
查看286 | 回复0 | 2019-5-11 18: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中美洲移民大篷车&特写①丨洪都拉斯单亲妈妈的“美国梦”)

中美洲移民大篷车丨洪都拉斯单亲妈妈的“美国梦” (来源:~)

    墨西哥边境城市蒂华纳的贝尼托华雷斯体育中心外,是临时改建的收容所登记处,23岁洪都拉斯单亲妈妈马尔里(Maryuri)正怀抱着两岁女儿贾德(Jayde)四处张望。

    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不论大雨滂沱,还是女儿的哭闹,都未能阻止马尔里沿着“大篷车”队伍的路线一路向北。她长途跋涉近5000公里,一刻也不肯停歇,希望尽快带着女儿抵达纽约布朗区,投奔已经20年未曾谋面的母亲。

    1998年,飓风米奇造成洪都拉斯7000多人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飓风过后5万多洪都拉斯人被授予“临时保护地位”,获准合法留在美国。马尔里的母亲在向“蛇头”支付了3000美元后只身抵达纽约,之后,获得合法身份的她便在纽约大大小小的墨西哥餐厅打工,再将打工挣来的收入汇给留守在洪都拉斯老家的母亲与女儿。

    20年过去了,马尔里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丈夫于一年前被当地帮派殴打致死之后,她便想像母亲当年一样逃往美国。她想要学会英语,在纽约的餐馆里也谋得一份工作。但她不愿再将女儿留在老家,而想着靠自己把她抚养长大。

    马尔里母女只是近期引发全球关注的众多中美洲“大篷车”移民中的一个缩影,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洪都拉斯人、萨尔瓦多人和危地马拉人加入了“大篷车”的队伍,顶峰时达到了近万人。

    但抵达墨西哥西北部与美国接壤的边境城市蒂华纳仅仅是逃离之路的第一步,他们骤然发现,心中的“美国梦”似乎已有些遥不可及。

    绝望的出走

    gQagqjM6HJq6hGzG.jpg 11月25日,在美墨边境线外盼望着入境美国的中美洲移民。Alfonso Caraveo供图

    21岁的约瑟·奇里诺斯(Jose Chirinos)是首批抵达蒂华纳的移民之一。两周来,他与此行的目的地美国始终保持着一墙之隔。11月22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约瑟正坐在贝尼托华雷斯体育中心临时帐篷外的草地上抽着烟。

    在约瑟的家乡、洪都拉斯第二大城市圣佩德罗苏拉(San Pedro Sula),长大似乎并不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权利”。

    被郁郁葱葱的香蕉种植园、甘蔗田和星罗棋布的水塘所环绕的古城圣佩德罗苏拉,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凶杀之都”。

    约瑟所生活的人口稠密的普拉内塔(Planeta)区,更是该市暴力犯罪最猖獗的区域。在那里,教堂的尖顶散落在不同帮派管辖的地皮间,身穿防弹衣、手指紧扣扳机的警察们在看似荒无人烟的街道上巡逻 。

    这个区没有学校,也几乎没有企业,居民们要么呆在家里,要么冒着被帮派交叉火力击中的危险,去城市较为富裕的地区上班通勤。

    离开家乡圣佩德罗苏拉之前,约瑟是一名油漆工。之所以选择逃离,是因为当地一帮派以死亡威胁他加入组织。“我一直试图拖延给他们答复,他们就扛着枪在我家附近转悠,害得我母亲都不敢出去买菜。警察就在旁边,但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正是在这样的地方,约瑟和许多对生活还抱有一丝憧憬的年轻人意识到,暴力、腐败和贫困的恶性循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

    “帮派喜欢招募15-25岁的年轻男性。”约瑟说,他的一位朋友16岁就被迫加入黑帮,不到2年就在一次争抢地皮的冲突中被另一帮派成员开枪打死。

    毒品走私、帮派冲突、政治动荡、土地纠纷、腐败猖獗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洪都拉斯的殡仪馆内,已很少能够见到自然死亡的死者,媒体的采访报道称,这些死者的遗体上大多可以看到多处枪伤,甚至被肢解、被砍头者亦不鲜见。

    与洪都拉斯面临类似局面的,还有邻国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这三国被统称为中美洲“北部三角洲”,在各类安全数据统计中,“北部三角洲”的各大城市轮番占据“最暴力城市”榜首。

    这一情况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一百多年来,“北部三角洲”国家已成为南美毒品运往美国的重要通道。据美国国务院统计,运往美国的可卡因中,约80%途经洪都拉斯。

    毒品运输激发了帮派和暴力案件的增多。但大规模有组织犯罪带来的暴力滋生或许只是显性表象。美国培泽学院拉丁世界研究教授苏雅帕·波蒂略·比列达(Suyapa Portillo Villeda)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大多媒体将大篷车移民的原因归结于帮派暴力,但真正的症结所在是腐败而无能的政府。”

    2009年的一场政变,使得本已脆弱的洪都拉斯政府变得更加无能,政府甚至没有能力建立完整有效的公共服务,连小学基础教育也无法对所有公民开放。据联合国难民署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洪都拉斯教育报告显示,无法完成小学学业的贫困儿童成为帮派招募的不二人选。

    这一状况,并未随着处处追随美国脚步的埃尔南德斯2014年上台后而有所好转。与2009年因时任总统寻求连任举行修宪公投引发的政变相似,埃尔南德斯虽然在美国的“纵容”下成功修宪,但却在2017年12月的连任竞选中饱受舞弊争议。

    反对者们走上街头宣泄怒火,他们焚烧轮胎、阻断公路和桥梁,向警察扔石头。为防止冲突再次变成政变,洪都拉斯政府修改法律,将此类抗议行为视为恐怖袭击。此后,据人权观察组织称,埃尔南德斯政府开始变本加厉地使用暴力镇压。

    “帮派暴力猖獗、贫困和高失业率、全球变暖影响农业耕种、同性恋群体遭到迫害、反对政府而遭解雇和镇压等都是移民们选择离开自己家园的理由,但总体来说,人们对那里的情况感到绝望和厌倦。”在华盛顿从事国际发展咨询工作、10月底以见证者的身份加入移民“大篷车”的亚历克斯·多麦什(Alex Domash)向澎湃新闻总结道。

    被政治化的北上之路

    hb7EeqXYu0Bimo0X.jpg

    正因这样的绝望,一个多月、近5000公里的跋涉,大雨滂沱和孩子的哭闹,都没能阻碍马尔里赴美的决心。

    有一天,错过了大巴的马尔里抱着哭泣不止的贾德 在倾盆大雨中步行了近15公里。“直到我双腿发软才在路边的垃圾堆里捡了一些纸板盖在身上稍做休息。”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马尔里会抱着孩子跟随“大篷车”队伍一同行进。沿途路上,时常有组织者或志愿者设置“站点”供疲累的移民们休息补给,并向他们提供各类信息。

    从洪都拉斯或萨尔瓦多出发,经危地马拉后穿越墨西哥最终抵达美国,这条“大篷车”北上之路于中美洲人民而言并不陌生。约10年前,一群来自中美洲国家的母亲组成了“大篷车”队伍最初的雏形,她们的孩子在北上赴美的途中失踪,为了引起人们对逃亡旅途危险的关注,这些痛失至亲骨肉的母亲决定一起重走孩子们走过的路。

    近年来,中美洲国家不断恶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局势导致“移民大篷车”队伍不断壮大,比列达教授在今年6月前往洪都拉斯约罗(Yoro)地区进行学术考察时发现很多房屋已经人去楼空。“洪都拉斯移民已经从以前的青壮年男性到近些年的举家迁徙。”

    据美国移民局数据显示,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的赴美寻求庇护者从2014年的7600人增加到2017年的32000人,现在他们占所有寻求庇护者的四分之一左右。

    以往“移民大篷车”的规模一般在百人左右,今年4月份最大的规模也仅逾1000人,而这次移民潮人数激增的背后与媒体和政府的政治“炒作”息息相关。

    这次“移民大篷车”可以追溯到10月初,一名叫巴尔托洛·富恩特斯(Bartolo Fuentes)的洪都拉斯前政治家意识到散落在洪都拉斯各地的小群体正自发组织北上队伍后,他决定向他们伸出援手,把他们组织起来以应对路途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移民已成为墨西哥当地有组织犯罪集团主要的敲诈和绑架对象,女性移民面临极高的性犯罪和人口拐卖危险。

    富恩特斯在80年代因参与反美抗议活动而被打上“反动”标签,曾一度前往墨西哥寻求庇护。那时,美国中情局在洪都拉斯境内培养反政府武装抗击邻国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政府,而战争结束后遗留下来的武器和有组织军事力量也为日后帮派的滋生埋下隐患。

    富恩特斯一直到近期都默默无闻,尽管他曾是一名立法委员,主持过一档聚焦移民问题、名为“无国界”(Without Borders)的广播节目,还在近年组织过多起前往美国的移民队伍。

    但这次“移民大篷车”让富恩特斯在洪都拉斯,以至于整个中美洲地区,一炮而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不畏强权帮助移民的英雄,也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不择手段的阴谋家。

    富恩特斯在10月23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开始脸书群组里的移民加起来不超过200人,“没有人预料到这次移民潮会成为一次人道主义雪崩。”

    但后来,洪都拉斯收视率最高的有线新闻频道(HCH)的报道改变了7000多名移民的命运,该电视台播放了移民在圣佩德罗苏拉汽车站集结的画面,并采访了一名据称是“大篷车”移民的妇女,该妇女在采访时提到了外国援助的可能性,而记者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支持下宣称,富恩特斯会支付所有北上移民的食物和交通费用。

    m8kAvMdq5aJb9F8Z.jpg 11月22号,蒂华纳的庇护所外,移民女孩儿抱着洋娃娃嬉闹。 Andrei Guerrero Vazquez 供图

    此言一出,来自全国各地的洪都拉斯人都纷纷加入队伍。25岁的单亲爸爸马克罗西奥(Macrosio)就是看到新闻报道后,当晚把3岁女儿托付给了妹妹,第二天便带着他和女儿的合照跟着队伍离开了,他希望自己在美国稳定后能把女儿接过来。

    洪都拉斯居民詹尼弗(Jennifer)也看到了报道,但她认为虽然洪都拉斯情况尚不稳定,但那些选择抛弃自己家园和亲人的移民只是为了投机帮自己觅得更好前景。

    詹尼弗是一名乡村小学老师,在“移民大篷车”铺天盖地席卷整个洪都拉斯后,她班上有两名学生辍学,跟着父母加入移民大军前往美国。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詹尼弗表示:“我并不觉得她们家庭的状况有多糟,我丈夫因晚交保护费而遭到黑帮多次毒打,我们的生活也并不富裕,但我仍觉得没有必要逃出去。”

    詹尼弗认为“大篷车”背后有政治因素,“出逃只会让其他国家对我们国家的印象变得更差。”

    虽然富恩特斯后来澄清自己身后没有任何外国组织的支援,但舆论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Mrq3Z7777keFrwtF.jpg 中美洲移民们在蒂华纳的空地上搭起帐篷“蜗居”。 联合国难民署供图

    随着移民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洪都拉斯政府担心移民潮有害于国家形象,亦有媒体将富恩特斯描绘成一个“蛇头”或是人贩子,他利用“虚假的承诺”蛊惑移民加入到“大篷车”的行列中,以此来达到他反政府的目的。

    富恩特斯个人浓厚的“反政府”烙印也让媒体的言论变得更加可信,虽然他在接受采访时坚称他的初衷是出于对移民安全和费用问题考虑,“人数越多会越安全,而且可以省去高达7000美元的‘蛇头’带路费。”

    虽然很多移民是在看到新闻后选择离开,但亚历克斯称大部分移民在此之前就不满于自己的生活,这次“大篷车移民”只是给了他们一次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利用这一波中美洲移民在中期选举前夕巩固保守派选民的选票。当移民还在距美国有1000多公里远的中美洲,特朗普就威胁中断援助向墨西哥和中美三个移民起源国施压,并刻意强化移民的“侵入者”形象,声称移民队伍已被黑帮和犯罪分子渗透。

    除了大打“移民牌”为中期选举造势,美国也希望通过将移民“政治化”来挽回自身发展政策失败的面子。美国每年向洪都拉斯总统埃尔南德斯政府提供1.8亿美元的援助,用于打击组织犯罪和毒品走私。此外,华盛顿在去年颇具争议性的选举中承认埃尔南德斯为胜利者,并证明他的政府正在人权和打击犯罪方面取得进展,但不断涌现的移民证明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并无作用。

    在政府和媒体的介入下,使得原本只限于当地人关注的“移民大篷车”一下子火遍全球。

    “虽然大篷车不是新的现象,但此次移民潮与以往不同,以往只有少量墨西哥媒体会关注移民的征途,但因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移民的刻薄言论而起的舆论效应不仅让移民队伍规模迅速扩大,也让移民们一路上获得了更多来自政府、当地居民、NGO和慈善团体的资助。”比列达教授表示。

    KYqaffyT999IPtt9.jpg 高举国旗的中美洲“大篷车”移民由南到北穿越墨西哥。

    舆论热烈的氛围下,热情好客的普通墨西哥人也乐于向过路的移民伸出援手。

    “沿途居民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衣服、生活用品,还有给贾德的娃娃。”马尔里说,“地方警察也会安排巴士送我们去下一个目的地,就算在马路边招手叫车,只要一说我们来自洪都拉斯,有些人也会欣然答应载我们一程。”

    “我会通过向他们赠送食物以‘支持’他们。”正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就读经济学的路易斯·温贝托(Luis Humberto)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乐于帮助移民们北上,也不会担心这些“过客”会给墨西哥带来影响。

    但舆论永远是把双刃剑,能让移民在路上感受到温暖,也能让他们在之后的蒂华纳从“天堂”掉到“地狱”。

    彼岸仍遥不可及

    移民们并无从选择,他们只能依然朝着北方,步履不歇。

    马尔里期待在美国学会英语,这样她也能像母亲一样在纽约的餐馆里找到一份工作。约瑟则希望他能通过合法途经申请美国庇护,在加利福尼亚州重新操起老本行。

    相比之下,来自洪都拉斯埃尔普罗格雷索(El Progreso)市的亚历山大(Alexander)在来到蒂华纳之前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能顺利通过美墨边境,也不知道到了美国之后又有什么安排。“我只知道自己要去美国,因为在那边我能过上好的生活。”

    但在与其他5名青年蜗居在一个双人帐篷里整整两周后,残酷的现实迅速地瓦解了亚历山大的“美国梦”。他目睹了避难所周围警力部署的增加、食物的匮乏,以及当地居民态度的转变,但提交避难申请的名单仍在以“龟速”翻页。

    美国边检限制每天获准进入美国、申请庇护的移民人数,据悉,美方每天仅受理60至100名移民的庇护申请。在这批“大篷车”移民到达蒂华纳之前,等待获准进入美国的队伍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

    KUY3w918458x1047.jpg 11月25日,美墨边境,全副武装的美军士兵在铁丝网后严阵以待。  Alfonso Caraveo 供图

    许多移民没有料到在抵达蒂华纳才是等待的真正开始,“移民对庇护政策了解甚少,他们大部分都是临时起意加入移民大军,而此后几周的跋山涉水,让他们只有功夫关心脚下的路和嘴边的食物,以至于没有多少人有实际跨越边境的计划。”亚历克斯分析。

    更糟糕的是,一路上,移民们还面临着恶意散播的谣言带来的困惑。据亚历克斯透露,一些移民被告知特朗普政府对于移民的“零容忍”政策还在施行,移民儿童会在美墨边境被迫离开父母;还有些移民被告知如果他们决定留在墨西哥,政府会奖励他们一份工作。“有太多矛盾的信息,导致许多移民都不知道是否该相信他们听到的东西。”

    直到11月22日,在接受采访时,约瑟和马克罗西奥依然以为他们只要入住了移民收容所就很快可以进入美国获得庇护,他们甚至不知道,为了他们申请庇护的权利,美国总统与首席大法官已公开对垒。

    不仅如此,根据美国雪城大学数据显示,来自中美洲移民的庇护申请被驳回率非常高,从2012年至2017年,法院拒绝了79%的萨尔瓦多、78%的洪都拉斯和75%的危地马拉移民的申请。今年6月,美国前司法部长塞申斯曾宣布,包括家庭暴力或帮派暴力的受害者大多将不再具有庇护资格。

    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更加直接。在他发布的一条“推特”中,特朗普写道:“移民大篷车正向我们的边境驶来,他们向美国寻求庇护,声称害怕在自己的国家受到伤害,但他们却自豪地挥舞着他们国家的旗帜,这难道不具有讽刺意味吗?”这位以“反移民”立场著称的总统将中美洲移民的北上努力成为一场“大骗局”,并宣布将派重兵镇守边关。

    来自现实局促和梦想无望的双重压力下,冲突一触即发。

    R55p522e9z255d5p.jpg 11月23日,部分大篷车移民正在为两天后(25日)的和平示威活动做准备。 Andrei Guerrero Vazquez 供图

    11月25日,至少数百名滞留在蒂华纳的中美洲移民高喊“我们不是罪犯!我们勤奋工作!”的口号在圣伊西德罗口岸附近举行和平示威,由于示威队伍不断逼近口岸,墨西哥执法人员试图拦阻,双方对峙加剧,一些示威者开始冲向入境美国的通道。美方执法人员发射催泪瓦斯,试图驱离正从墨西哥一侧的中美洲移民,美国与墨西哥边境最大口岸也一度遭到关闭。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山姆(Sam Slovick)透露,经历了这一事件后,大多数移民开始对美国政府感到失望。致力于维护难民权益的国际非营利性组织“Asylum Access”的副总监戴安娜·埃塞克斯-莱蒂耶里(Diana Essex-Lettieri )告诉澎湃新闻,26日,来到收容所中心询问如何在墨西哥庇护和找工作的移民翻了一番。

    在咨询了收容所外白色帐篷内的移民律师志愿者后,深知自己成功留在美国的机会并不高的亚历山大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尽快搬离这个已经发臭的帐篷,到蒂华纳或周边城市找工作,“只要有一份工作,哪里都可以。”

    不过,也有不少移民仍对美国存有幻想,一个来自危地马拉的移民告诉山姆说,这是他第二次北上,虽然现阶段很难进入美国,他希望能在墨西哥暂时找一份工作,等时机成熟后再试图申请美国庇护。

    “他告诉我人如果不经历苦难就不会理解和珍惜快乐,美国就是我的快乐之所,哪怕我之前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山姆告诉澎湃新闻说。

    bMmMLkMim2R2LkRz.jpg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韩佳鹏_NN98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

    主题

    0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