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之选:特金会背后的新加坡

[复制链接]
查看254 | 回复0 | 2019-6-6 21: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2002年6月开始,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以及新加坡国防部合办的“亚洲安全会议”,又称为“香格里拉对话”(TheShangri-LaDialogue),每年都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亚太各国的国防官员与专家齐聚一堂谈论安全议题。
1993年4月27号,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与中国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会面,这是海峡两岸举办的第一次非官方正式会谈。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见面,这是两岸领导人从1949年年以来第一次正式见面。马英九在会面之前在台湾总统府的国际记者会上提到新加坡在此类会议上的地位:
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新加坡政府在这次马习会当中,扮演着协助跟配合的角色,他们都很乐于这样做。我们很早就告诉他们了,他们的反应都非常正面。您也知道,李总理的父亲李光耀先生,当初就是辜汪会谈的推手“。
1965年独立之后,新加坡一直避免卷入区域冲突。新加坡是英联邦的成员,跟美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而朝鲜也有大使馆在新加坡,朝鲜人并享有免签证待遇。
当特金会确定在新加坡举办后,白宫副新闻发言人拉吉沙阿(RajShah)5月10号在空军一号上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新加坡,是因为新加坡能保证“总统以及金正恩两人的安全,并且提供中立性。”沙阿并说,从历史上来说,几年前中国与台湾领导人之间的第一次会面,也是在新加坡’。
白宫方面则称呼新加坡为“战略伙伴”,白宫发言人桑德斯5月30号在白宫简报会上说:“我们想要感谢我们的战略伙伴新加坡,他们愿意主办本次峰会真是大方的令人难以相信而特朗普总统也很感激李显龙总理尽的所有努力。”
新加坡特殊的国际以及历史地位使其除了成为国际会议的主办地之外,也被选为历史性美朝首脑峰会的地点。美国《时代》周刊总结了6大原因,让美国和朝鲜舍弃其他可能地点,而选择在新加坡举办特金会。
1.很安全:新加坡有一流的警察、维安和情报局。风险分析网站SafeAround指出,新加坡是亚洲最安全的国家,也是全球第6安全的国家。
2.有类似经验:新加坡常举办「香格里拉对话」等许多亿万富豪和世界领袖参与的大型活动,因此对于提供高级维安非常有经验。新加坡也曾筹办议题敏感的峰会,例如2015年11月的马习会就是在新加坡举办。
3.地点邻近:从平壤座飞机到新加坡只要约七个小时,对金正恩来说,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较其他替代选项邻近许多。
4.国家富有:北韩的经济正面临多国制裁,难以承担川金会带来的成本,富裕的新加坡因此成为可靠的选项。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表示,新加坡肯定会为川金会承担成本,「为了在这场历史会议上担任一个小角色,我们很愿意承担这笔成本」。
5.立场中立:在联合国最近对新加坡实施制裁前,新加坡与北韩已有长达逾40年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新加坡也是美国的主要贸易和安全伙伴,即便两国并非签约的盟邦。
6.不会屈就于美国:全球仅有少数几国和新加坡一样,拒绝向美国的施压屈服。
F57ew9zLv04zDv4U.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将在新加坡圣淘沙地区的嘉佩乐酒店(CapellaHotel)举行会晤。
二、新加坡的前生今世
新加坡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与第二通道等这两座桥梁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
L1IL1FeLX613duzC.jpg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所谓的“咽喉中的咽喉”。
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岛为德光岛。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新加坡在3世纪已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记载“拘利正东行,极犄头海边有居人,名蒲罗中国”。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Ujong之对音,指半岛南端的岛国。蒲罗中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名称。比淡马锡早一千多年。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莫干岛。
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受英国直接统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占领新加坡,并将之更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取自“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时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领土”的意思。
1945年9月1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翌年把新加坡从海峡殖民地分离。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
在马来西亚期间,李光耀和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种族权利分配上意见不合,李光耀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反对“马来人至上”的保护政策。人民行动党与执政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将新加坡州自马来西亚联邦中除名。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马来西亚国会紧急修宪并通过,解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使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后,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深怕有朝一日会被马来西亚强行合并或被印尼攻击(印尼对抗新马的活动还没结束),所以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协助成立了东盟组织。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从一穷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凭借着地理优势,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
教育素质良好的国民也是亚洲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纽带,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
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会,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亚洲人组成的新加坡并非为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和一部分马来人及印度人所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汉人文化以福建移民为大宗。
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签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签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别为80%和50%。整个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三、新加坡的优势产业
1.化工产业
LPTIjNq558C54IY5.jpg
化工产业在新加坡的发展前景
亚洲在各方面都正在经历巨大的发展,如迅速的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和中产阶级的兴起,这些都在改变着亚洲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随着运输燃料,石化和特种化学产品需求的扩大,亚洲此时快速的发展也为业者带来许多的机会。
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能源与化工枢纽之一,新加坡在产量和研究两方面对该行业都有一定的贡献,并且一直力争上游,尽力保持在行业进步发展的最前端。2010年,化工产品产业贡献了380亿新元的制造业产量。相较于2009年的280亿新元,这是一个显著的增长。
新加坡的化工产业优势
关键地点:裕廊岛
新加坡作为全球化工业枢纽的地位是与裕廊岛的大规模开发休戚相关的。裕廊岛是一个囊括了众多世界领先能源和化工公司的综合性基地。巴斯夫(BASF)、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朗盛(Lanxess)、三井化学(MitsuiChemicals)、壳牌(Shell)和住友化学(SumitomoChemicals)等都落户于此。到目前为止,裕廊岛已经成功吸引了350多亿新元的投资。
TDi2MVovdAx0Woc9.jpg
高科技制造和研发的可靠基地
在整个价值链中,专有制造工艺是能源公司和化工公司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加坡拥有成熟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于想要开发专有技术和制造工艺再将其开发成果商业化的公司,新加坡是理想的选择。裕廊岛也是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化学品制造基地,非常注重安全和安保。另外,新加坡已经在研发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巨额投资,并将持续对其的投入,而且努力与业界合作,以便开创新的产业领域。
研发
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院(ICES)就位于裕廊岛,它直属科技研究局(A*STAR),是一所自主国家研究机构。该研究院的建立是为了进行一系列的研发活动,从探索性研究到工艺开发、优化和问题克攻,以及试点规模项目的运作。ICES的中心任务是提供高度训练的研发人员,建立一个强大的科学基地,以及开发技术与基础设施。ICES已经完全准备好,为能源与化工公司在新加坡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供相应的支持。新加坡不仅有ICES这样的公共研究机构,还有许多化工公司(如3M、拜耳和巴斯夫等)成立的私立研究中心。
精细化学
新加坡在其他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如海运和离岸工程,水务处理和润滑剂等产业。鉴于此优势,新加坡就着重开发高增值的精细化学品工业,来服务其他相关的产业群,进一步拓展化工业。此外,精细化工公司可以利用新加坡与其客户和最终消费者近距离的优势,针对其消费者开发新的精细化学品,迅速地应对亚洲市场里不断涌现的各种新需求。
在这高度复杂又充满活力的行业中,人才是核心推动力。而新加坡卓越的学术机构每年都培养并向该行业输送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和管理人才,还有技艺精湛的技术人员。每年,为了进一步让工程系毕业生踏入行业做好充分准备,政府在裕廊岛投资兴建了高效的煤油分离器。该设备建在化学加工科技中心(CPTC),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个模拟启动、关闭和安全程序的试点。
除了拥有一大批受过良好培训的本土人力资源,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宜居性能,使这里的企业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经验丰富的人才。强大的本地人力资源,加上多元化的国际人才,共同创造了世界一流的人才枢纽。各大公司可以招贤纳士,扩展业务,推动其在亚洲的发展。
rt24gG1zjjjcdV6u.jpg
拥有技能熟练的人才储备
化工产业在新加坡的发展潜力
新加坡已经为能源与化工业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志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楷模。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能源紧张的问题,新加坡带头提高了能源效率和排放管理方面的标准。并且通过裕廊岛2.0版本创新计划,与行业紧密合作,加速发展新型可持续原料与技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会看到具有影响力的项目陆续的启动,以保持裕廊岛综作为合性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这包括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建煤气化厂、液化天然气站和多用户产品电网。认识到工厂级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即减少工厂的碳排放量),新加坡以积极支持的态度,希望鼓励各大公司采用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
多年以来,新加坡也会经常收到各方的积极评价,称赞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经商环境。若公司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地点,既能与消费者亲密接触,又能管理其在亚洲的经营实体,新加坡无疑是首选。其优越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连接性能让公司轻松管理其在这个高速增长地区的运营活动。
HkM650mV4eK49ZMD.jpg
2.能源业
ha25Zn5ZtBaXsssS.jpg
产业背景
在亚洲能源市场处于前锋地位
自从1891年石油贸易开始以来,石油工业已成为新加坡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年来,炼油业已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催化剂,它为化工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原料,从而使我国化工业保持竞争力。今天,新加坡已成为亚洲无可争议的石油业枢纽,也是世界三大出口炼油中心之一。
新加坡也积极探寻发展机会,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性增长。重点将放在启动生物柴油生产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方面。独特的地理优势、卓越的存储基础设施和一流金融机构,对于加强我国在炼油、贸易及物流方面的领先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7年11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题为"发展能源,促进成长"的全国能源政策报告报告阐述了新加坡未来能源政策的基调,即在经济效益、能源保障、环境可持续性及产业发展四个政策性目标中求取平衡,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及充足。
创造及提供炼油、贸易及物流解决方案的全球能源枢纽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枢纽,石油天然气行业2007年产值几近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5%。我国持续加强能源业的竞争力,政府正在开发创新的物流方案,增强炼油、贸易和物流行业的协同配合,满足全球能源需求。
全球洁净能源技术市场未来十年对高辛烷值燃料的需求将持续强劲,洁净能源也日渐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新加坡在半导体、工业设备及化工产业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生产及技术基础,创造了开发太阳能、燃料电池及生物燃料市场的良机。
增长炼油能力
为将能源业发展推上新台阶,新加坡致力于将现有的炼油能力提高到每天130万桶。扩大现有炼油厂的规模、优化炼油产业不仅有助于保持我国在全球炼油产业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也有利于提升面向出口的炼油吞吐量,推动我国石油贸易的增长。
推动创新
新加坡是能源业在区域开展研发活动的理想之地。这个产业正迅速成为替代燃料和新一代生物燃料的研发基地,并引导研发活动向润滑油等高价值产品发展。基于在精炼业发展中的不懈努力,新加坡在一些关键研发领域取得进展,如加工优化、及能够更充分利用现有炼油资产的催化剂研发。
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综合性能源化工中心——裕廊岛拥有大量石油储存设施,为能源贸易和生产提供了便利。到2010年,裕廊岛地下储油库(JurongRockCavern)建成后,储油量将成倍增长,能够储存147万立方公尺的原油、凝析油和石脑油。新加坡也正在兴建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使能源的来源多元化,也可带动相关经济效益的增长。这些创新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对确保能源工业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新加坡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发展新的可持续原料和技术,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努力。
人才优势
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和化工业枢纽,新加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换代的能源业急需最先进的技术,企业可利用本地的高技能人才来管理复杂的高端制造及研究项目。
持续增长的电力市场
电力零售市场的开放为消费者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用户可以灵活地选择电力零售商购买电力资源。此外,本地电力公司对其下发电厂的出售使得进驻本地的国际业者增加,增强了我国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信息及数据
石油工业占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5%。
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炼油贸易中心之一,2007年的石油出口达6810万吨(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08年6月)。
石油工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炼油业已成为化工业发展的催化剂,它除提供化工业具优势的原料外,也带动了其他产业如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石油钻机制造等。
新加坡是世界领先的亚洲石油贸易枢纽。
新加坡也是亚洲石油及石油产品的价格中心。
新加坡是亚洲领先的散装液体物流枢纽,世界排名前三位。
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船舶燃料供应中心,2007年供应船舶燃料达3150万吨(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
3.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产业
sSzKEte4sSw5uyB7.jpg
概述
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全球各地的企业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地区,以便进一步拓展业务。鉴于各国企业不断加大对亚洲的投资力度,亚洲国家亟需迅速行动起来,以更好地利用不断涌入的资金。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年度物流绩效指数报告中,新加坡在全球160个国家中名列前五,在亚洲更名列榜首.地处东南亚中心的新加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连结重要海上主航线的交通枢纽。地理上的战略优势令新加坡成为物流枢纽之重地、世界贸易之要塞。
目前,新加坡是各大物流公司的首选之地。世界25大跨国物流公司中,已有20家在新加坡开展业务,而多数公司在此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全球总部,其中包括DHL、德迅(Kuehne+Nagel)、山九(Sankyu)、德铁信可(DBSchenker)、拓领集团(Toll)、UPS以及日邮物流(YusenLogistics)等。
新加坡不仅拥有众多世界级物流公司,还具备一流的基础设施,以及连接全球市场的能力。众多行业的主要制造商都倾向于选择新加坡作为其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枢纽,包括亚美亚(Avaya)、帝亚吉欧(Diageo)、戴尔(Dell)、惠普(HewlettPackard)、英飞凌(Infineon)、LVMH集团、诺华(Novartis)、安森美半导体(ONSemiconductor)、松下电器(Panasonic)、西门子医疗器械(SiemensMedicalInstruments)在内的众多国际公司均已落户新加坡。
新加坡的竞争优势
连通世界的能力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是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之一,它与60个国家的280个城市有航班往来,每周起降航班超过6,500架次,货物吞吐量近200万吨。同时,新加坡还是全球最繁忙的转运港,其集装箱转运吞吐量约占全世界的七分之一,在2013年达到了3,124万个标准箱。通过200条海运航线,新加坡与123个国家的600个港口相连,与世界主要停靠港每日均有船舶往来。此外,新加坡邻近全球主要市场,七个小时的飞行半径覆盖了占世界人口半数的亚太区域。
新加坡还拥有完善的国内公路网,将港口和机场紧密相连,确保跨国公司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更有效地管理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运营。
安全可靠的物流枢纽
近年经济环境的波动、个别地缘政治的紧张情况、及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等负面因素揭示出全球供应链脆弱的一面,人们对供应链的弹性与安全性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保证商业活动顺利运行,新加坡积极倡导并参与制定全球与国家性的安全措施,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枢纽。具体措施包括精简安全条例与操作流程,以及帮助企业适应国际惯例和安全机制。
新加坡以高效的海关和便捷的进出口贸易流程著称。在货物通关、文件和许可证申办等方面,新加坡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新加坡实现了高效的信息管理。以TradeNet为例:作为一种电子化的国家单一窗系统,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文件处理流程,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贸易商和货运代理人通过TradeNet,可申请获得35家管制机构颁发与贸易有关的许可证,例如进出口证等等。
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能力
行业趋势表明,运输与物流领域的业界领袖未来将更多地来自亚洲。首先,世界贸易和投资中心正在逐渐从西方转移至东方,这为亚洲市场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机会。随着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和跨国业务能力的提升,运输与物流行业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其次,亚洲在低成本竞争和“节俭设计”(一种产品设计方法,强调使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核心且最基本的产品)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新加坡拥有多元化的产业,各产业具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物流企业可通过新加坡多元化的制造业,创新和开发高附加值服务以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另外,由于物流企业要面向各个行业,完善的基础设施至关重要。为此,新加坡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位于机场自由贸易区内的新加坡机场物流园(ALPS)、便于区域配送的樟宜国际物流园,以及位于裕廊岛、服务石化企业的邦岩物流园区。
MZ4v5yYyYyFUFg94.jpg
航空运输业
作为亚洲领先的航空枢纽,以及航空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行(MRO)领域的领导者,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满足业内各类企业机构的需求。新加坡拥有包括DHL、德迅、SDV、德铁信可等在内的全球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为亚洲的航空公司及其航线提供具备AS9120认证的一系列服务支持。
一些专门针对航空业的解决方案包括:
飞机停飞待用(AOG)服务,确保第一时间为待修飞机配送关键备件;
备件物流服务(SPL),旨在提供涵盖耗材和周转件等备件的定制化的、全方位的售后支持;
航空备件库存的整合式物资管理;
发动机、起落架及其他高值、超大型零部件的专业化运输服务。
化工业
新加坡是全球三大综合石化中心之一,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新加坡致力于为石化工业、先进材料和特种化学品领域生产开发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原材料。为支持行业的持续增长,诸多全球知名的化工物流企业均在新加坡开展了重要业务。
全球物流服务供应商KatoenNatie在裕廊岛设立的服务点,能为化工企业提供专业的仓储和包装设施,以及化工产品处理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孚宝(Vopak)是另一家将新加坡作为其重要业务枢纽的全球知名企业。作为世界著名的独立港口运营商,孚宝通过在新加坡设立的区域总部,有效地管理亚洲多个周边国家的运营,其中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印度。孚宝通过其设在新加坡的四个港口为石油产品、天然气和化学产品提供罐储、区域配送、及提供增值服务。
电子业
电子业是推动新加坡制造业发展的最大动力。鉴于新加坡在电子制造领域的产能,德铁信可于2012年在新加坡成立了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主要负责为电子和工业制造部门开发“产品供应商管理库存(PVMI)”方案。这也是德铁信可设在欧洲以外的第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中心。在PVMI领域,凭借德铁信可在亚太地区业已建立的传统优势及市场声望,其设在新加坡的技术支持中心将成为众多供应链专家的研发基地,从而能够支持PVMI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加快推出针对亚洲及全球市场的制造业物流的解决方案。
gvHwZh3H8rCcrv3R.jpg
医疗保健和冷链物流
目前,全球对更为完善的、经济实惠的医疗保健用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生物医学产业也因此正在蓬勃发展。新加坡优越的物流水平,赢取了众多制药企业及医疗技术企业的信任,并已成为精密医用材料的物流集散中心。为了满足亚洲地区日益增长的生物医药制造、研究与临床试验等活动的需要,DHL、UPS以及TNT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均在新加坡建立了医药物流枢纽,向全球市场提供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DistributingPractice)认证且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货物。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例如世界速递(WorldCourier)和Marken。这两家公司熟悉各种复杂的监管条例,了解如何运用定制化的包装方案,来运送少量的试验药物和临床试验测试套件。
新加坡也设有Coolport@Changi(Coolport)专负责运送对温度控制以及运输时间具有极高要求的货物,是亚洲第一家也是至今最大的一家专用处理冷链物流的货运设施。Coolport占地8,000平方米,位于自由贸易区内,因坐落于樟宜国际机场内,可以直通机场控制区。该公司拥有多层区域以及独立冷藏室,可将储藏温度设定在-28°C到19°C之间。Coolport能够处理多种易腐产品,例如鲜活海鲜、肉类、新鲜农产品、花卉与药品等。另外,Coolport提供了诸多增值服务,其中包括仓储与配送、库存管控等,还为紧急生物医药用品开设了快速通道。Coolport严格遵循国际HACCP食品安全指导方针,并符合冷链操作规范的最高标准。此外,Coolport也是亚太地区第一家成功通过清真食品认证、处理易腐货物的航空货运中心。
供应链人才与优秀服务供应商的基地
新加坡作为领先的供应链枢纽脱颖而出,精通亚洲各地运输情况的世界级服务供应商和人才汇集于此。
供应链人才
新加坡是本土人才的摇篮,每年超过8,500名的理工科学生和物流业/供应链管理(SCM)专业的学生从这里毕业。此外,新加坡宜居的生活也吸引了全球及区域人才,他们的加入令新加坡充满活力的SCM业更上一层楼。
借助亚洲的繁荣和亚洲内部贸易的强劲增长,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与各公司展开合作,通过与中国、印度等亚洲强国和南亚、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联系,培养泛亚洲人才。通过在新加坡集中管理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物流公司与制造商能够更好地引导亚洲分散无组织的贸易和监管格局,为亚洲市场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亚太物流研究所双硕士项目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建立的亚太物流研究所(TLI-AP)设有著名的双硕士项目(DMP)要求严格,专门为培训供应链中战略和管理领域的物流专家的课程。
DMP连续十年荣获亚洲货运和供应链奖最佳教育课程提供机构的殊荣,已培养出精通世界一流SCM方法和最佳实践的新一代领导人。该项目已经培养出150多名专业人才,现任职于各大物流公司和供应链控制塔,管理亚洲关键市场中的区域供应链,从而形成了新加坡独有的“物流人才圈”。
TLI-APTHINK论坛
新加坡TLI-APTHINK论坛是思想领导、知识传播和执行学习的平台。该论坛汇聚业内领导者、供应链从业者和学术专家,目的在于解决与业内格局形成相关的问题。项目包括针对高管团队开展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集中于IT(THINK信息技术)、战略(THINK执行)以及创新(THINK创新);涉及优化、智能和技术的常规解决方案平台;以及THINK物流年会。这些论坛活动为高管人员提供了建立人脉、共享和发现新机遇的契机。
供应链咨询
除了促进顶级第三方物流扎根新加坡外,埃森哲(Accenture)和德硕(ABeam)等咨询公司的加入也可提供完整生态体系,以帮助全球公司精简泛亚洲供应链。这些咨询公司可提供战略规划、销售和营销、高效运营和系统实施等领域的专业支持,从而帮助物流公司强化自身竞争力和价值主张。越来越多的公司期望以新加坡作为切入点,进军不断发展的亚洲市场并建立卓越的供应链规划、采购和运营区域中心,埃森哲便可为这类公司提供支持帮助。埃森哲在该区域拥有90名专业员工,他们与其他公司合作,助其实现业务转型,促成流程和运营模式调整并提升供应链员工的技能。
此外,德硕一直以来协助新加坡和亚太区域的公司实施针对客户需求的业务流程和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利用亚洲的机遇。德硕的其中一个供应链解决方案是SAP快速部署解决方案,名为分配管理解决方案(DMS)。DMS解决方案可将经销商的需求规划、销售、库存和物流流程进行整合,全权划归制造商负责,令制造商能够深入洞察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应对市场状况,从而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奋勇向前
亚洲分散无组织的贸易和监管格局极为复杂,而且亚洲内部贸易也呈上升势头,鉴于此,著名的制造商以SCM作为其全球业务的特有竞争优势。亚洲的发展以中国和印度两大经济体以及东南亚、东北亚和南亚国家为首,因此商机的本质是泛亚洲的,而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评估并重新设计其供应链,新加坡作为领先的供应链枢纽脱颖而出,这里汇聚着可支持其供应链活动的世界级服务供应商。
新加坡采用综合方案来发展服务、基础设施和政策,同时重点关注行业咨询与合作。EDB为建立商业友好型和面向未来的环境做出了不懈努力,加之优越的基础设施,新加坡已充分证明,这里是一个对顶级物流公司和全球制造商富有吸引力的商业胜地。
四、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列表
根据《2016年大华银行亚洲企业报告》,新加坡再次成为中国企业寻求亚洲业务扩张的首选目的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中国企业有意在接下来的三至五年将业务拓展至新加坡市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企业不断加快区域扩张步伐,并希望在新加坡发掘更多商机。该调查显示,新加坡之所以受中国企业欢迎的主要因素包括: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43%)、完善的税务监管体制(40%)以及庞大并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39%)。
新加坡以其理想的投资环境,活跃的金融市场及健全的法律制度吸引了众多中资企业来新发展。特别是中国政府制订了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长期战略政策,而新加坡政府也提出了“搭乘中国经济发展顺风车”的经济发展构想,为中资公司在海外发展特别是在新加坡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在中、新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新经贸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来新加坡考察、设立机构、甚至上市的中资企业,包括迅速成长的民营企业的数量激增,形成从未有过的好势头。可以说,中资企业在新加坡发展的高潮已经形成。
日本企业上世纪80年代“走出去”时,新加坡努力向它们招手。如今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虽然合作方式不一样,但新加坡也同样努力争取把它们吸引到新加坡,携手共创财富。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三成,而这些资金最终多数被投入其他亚洲国家。他以此说明,对于中国资金走出去,新加坡能发挥作用。
1999年2月2日,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由11家驻新中资企业发起,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是中资企业在新加坡唯一的民间组织机构。
随着中新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会员数量从创立时的11家扩大到目前的400多家,涵盖金融、海运、空运、贸易、能源、建筑、科技、钢铁、法律会计、新闻媒体、旅游餐饮、房地产、教育咨询、驻新代表处等多个不同行业。其中,大型国有企业近70%。会员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为中新两国的经贸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p6XhOD9og38Dw92z.jpg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
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名单(部分):
海运类
中远控股(新)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进出口(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远(新)有限公司
远祥咨询私人有限公司
中国船级社新加坡办事处
新远私人有限公司
远星船务私人有限公司
中远(开曼)福庆控股有限公司
中远-东方(新)有限公司
富华货运有限公司
中远海事工程(新)有限公司
中燃(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国海运(新)控股有限公司
大新船务有限公司
明华(新)代理有限公司
中外运新加坡代理公司
长航油运(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海劳务合作新加坡有限公司
远荣控股有限公司
朗博船务有限公司
SinoMarineEngineeringPteLtd
中国海运(新)代理有限公司
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新加坡代表处
东方海外运输(私人)有限公司
邦建航运控股有限公司
空运类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加坡营业部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新加坡办事处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办事处
厦门航空公司新加坡办事处
全球空运国际有限公司
国泰航空公司
建筑类
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
振华(新)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海外工程公司新加坡公司
中江(新)国际有限公司
浙江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新加坡分公司
中建企业(新)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水利电力新加坡公司
杨子江国际(新)私人有限公司
新通海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建筑工程(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色建筑对外工程公司
中国长城建筑公司新加坡有限公司
南通启东建筑(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中国京冶建设(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国成达化工(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国苏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住总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驻新加坡代表处
大资源水电公司
中建结构公司
上海住总集团(新加坡)工程有限公司
中航技国际工程(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集团新加坡分公司
苏海新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青岛建筑(新)有限公司
中艺建筑有限公司
亚太工程发展(新)私人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国和平建工集团(远东)私人有限公司
福建升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陇新企业(私人)有限公司
寰球国际有限公司
金融类
中国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行
招商局亚太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
中国投资公司(新加坡)
花旗银行
新加坡交易所
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
能源类
中石化(新)有限公司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高盈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化亚洲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新)国际有限公司
联合石化纳敏岛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
中国联合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
申通新加坡公司
华海(新加坡)有限公司
珍宝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
德龙控股有限公司
贸易类
中粮(新)有限公司
南洋五矿实业有限公司
桂新(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加坡有限公司
万和国际商务(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化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
天津钢管(新加坡)有限公司
亚洲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宝德隆有限公司
天狮集团(新加坡)有限公司
中钢(新加坡)有限公司
宝钢新加坡贸易有限公司
蓝宝星贸易私人有限公司
科玛工业有限公司
中国时装(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一生堂生物科技(新加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新加坡(科艺)私人有限公司
乐亨(新加坡)实业有限公司
亚洲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华灸国际药业有限公司
RedBearTechnologiesPteLtd
DentalMedicalTechnologyPteLtd
华麟私人有限公司
ShengWangTrading
万向资源(新加坡)有限公司
科技类
水晶石新加坡有限公司
夏新(东南亚)私人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加坡代表处
华旗资讯(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TCL电子(新加坡)有限公司
润讯(新加坡)有限公司
大东电报环球私人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
新达科技集团
联想新加坡有限公司
科诺威德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同方子公司
厦华(新加坡)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办事处
SimpleworxPteLtd
新加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法律、会计类
赖伟源王开平律师事务所
卢纳比亚律师事务所
瑞德律师事务所
谢凯文律师事务所
钟陈律师事务所
珊卡南瓦尼律师楼
中天华正会计师事务所
黄德森律师事务所
上海九州丰泽律师事务所
立杰律师事务所
RSM石林特许会计师事务所
代表处类
中国烟台驻新加坡代表处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政府驻新加坡商务联络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新加坡代表处
中国浙江中心(新加坡)
中国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办事处
云南省商务厅西南投资促进中心驻新加坡办事处
中国对外承包劳务企业新加坡协会
无锡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处
新闻出版类
经济日报社驻新加坡记者站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加坡记者站
新华社新加坡分社
中国出版集团驻新加坡代表处
楚汉企业私人有限公司
旅游、酒店、餐饮类
新加坡中国旅行社
香格里拉大酒店
新加坡濠景大酒店
文华大酒店
滨华大酒店
滇味
川馆子
故乡川菜、家常菜酒楼
HotelPlazaLimited
东方大酒店
新加坡华鼎有限公司
房地产类
新达城市发展私人有限公司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PacificStarInvestmentAndDevelopmentPteLtd
教育、咨询类
华夏管理学院
亚太管理学院
亚澳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院
卓别林公关公司
资料来源:Wikipedia、联合早报网、联合新闻网、伊梅名录资源、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官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

主题

-2

回帖

3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8